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15:全台No.1礦業史料志書-《台灣礦業史》

15:全台No.1礦業史料志書-《台灣礦業史》

煤礦業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台灣早期的工業建設完全依賴它所提供的能源來作為發展的動力。近年來,由於礦源枯竭,開採成本偏高,各礦紛紛廢坑停採,終致全部走入歷史。

礦業專家林再生先生從事煤礦業達五十年之久,從現場、建設廳技士,以至煤礦公會組長、副總幹事等職務,一向以礦場技術輔導與安全改善為終身工作。林先生有感於台灣煤礦業逐漸凋零,礦業史料亦漸流失,乃與好友商議籌建博物館,並撰寫礦業文史,俾傳承給後代子孫。

《台灣礦業史》一書上下二冊分別於1966、1969年出版。

16:全台No.1鐵路隧道-獅球嶺鐵路隧道

16:全台No.1鐵路隧道-獅球嶺鐵路隧道

清朝光緒11年,台灣巡府劉銘傳為了建設台灣,推行洋務運動,立倡興建鐵路,光緒13年(1887)台灣設省,同時獲准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展開鐵路興建計畫。鐵路開工初期,首先興建的是基隆港經台北城至新竹這一段。而其中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是最艱辛也最耗時的一段,從光緒14年春天動工,至16年夏天完工,除徵調兵工興築以外,並聘請數位英籍與德籍工程師為顧問,前後共費時30個月才鑿通,工程可以說非常浩大。 Continue reading “16:全台No.1鐵路隧道-獅球嶺鐵路隧道”

17:全台No.1馬蹄形古砲台-白米甕砲台

17:全台No.1馬蹄形古砲台-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西方太白社區的山頂上。西荷時期就曾在此山腳下設有砲台,故有「荷蘭城」的別 稱。另在光緒年間的中法戰爭時,總兵曹志忠趕築未完成的岸鱗墩砲臺( Fort Chinois)就位於此山腳下的萬人堆鼻,後被法軍攻陷。目前所見之形貌,是經過日據時代改建後的結果,與原樣稍有出入。 Continue reading “17:全台No.1馬蹄形古砲台-白米甕砲台”

18:全台No.1文學步道園區-中正公園「天鵝洞」一帶

18:全台No.1文學步道園區-中正公園「天鵝洞」一帶

推薦由陳青松先生寫的文章, 雨港文學步道--天鵝洞:

雨港的天鵝洞是坐落在基隆中正公園內的一隅,平日是基隆早起會銀髮族健身的好去處,也是民眾散步休憩的最佳景點。 Continue reading “18:全台No.1文學步道園區-中正公園「天鵝洞」一帶”

19:全台No.1西班牙建造古城堡-聖薩爾瓦多城

19:全台No.1西班牙建造古城堡-聖薩爾瓦多城

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1662-1642、1664-1668)完工於1626年,位置在台灣北部基隆港口附近的和平島上。西班牙人1626年發現北台灣三貂角,同年佔領北台灣雞籠(原凱達格蘭族巴賽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後所興建。 Continue reading “19:全台No.1西班牙建造古城堡-聖薩爾瓦多城”

20:全台No.1官煤-八斗子「清國井」

20:全台No.1官煤-八斗子「清國井」

附上一則資料詳細的報導:

百年煤井 亂世滄桑

記者唐聲揚╱基隆報導    20050125

基隆有座台灣第一口官營煤井俗稱「清國井」, 清廷在英日環伺下,以殖民心態燃起採礦決心, 懷著戒心請英國礦師設計直井式礦坑,靠捲揚器進出, 開採產量不高,直到清法戰爭,劉銘傳為免礦產資敵, 下令焚毀、引水淹沒,從此扼殺了三個主副井口… Continue reading “20:全台No.1官煤-八斗子「清國井」”

21:全台No.1第一大港(日治)-基隆港

21:全台No.1第一大港(日治)-基隆港

基隆雖然早在十七世紀就有漢人在此活動,與當地平埔族交易,但因受限於三面環山的地理環境,沒有寬 廣的平原作為耕地,仍以傳統漁業維生。自1860年開港後,基隆雖然以煤礦受到國際間的重視,然其重要性遠遜於淡水港。甚至被外國人形容基隆,說是全台最 污穢的地方。即使在1887年臺灣行省之後,劉銘傳欲著重港口與軍事防禦建設,遴委台灣首富林維源為基隆築港事宜的總辦,延聘外國工程師多人進行港灣測量 及設計,計畫包含浚深內港深度、填埋新生地、建設運河及倉庫等港埠設施。但因經費與行政效率不足並未徹底執行。 Continue reading “21:全台No.1第一大港(日治)-基隆港”

38:本市No.1榮膺台灣區首屆「忠孝子女」代表-陳德潛

38:本市No.1榮膺台灣區首屆「忠孝子女」代表-陳德潛

陳德潛生於民國17年,民國38年就讀母校經濟系2年級時與林安里女士結婚,41年畢業,育有6名 子女,兒孫滿堂,家庭非常美滿,令人稱羨;陳學長曾自行經商,嗣服務於監察院審計部整整30年後榮退。現為散文作家,基隆市臺大校友會常務理事。自幼受家 庭影響,國學造詣頗深,愛國觀念甚強。 Continue reading “38:本市No.1榮膺台灣區首屆「忠孝子女」代表-陳德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