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集集火車站還老的建築─暖暖火車站,命運竟然是拆除報廢!!
在此引用維基百科的歷史紀錄
1919年5月5日:設「暖暖假乘降場」。
1923年10月12日:經由周鐘聲先生與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即今日臺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請求後,因而撥出土地建成現址暖暖車站。
Continue reading “暖暖火車站”
比集集火車站還老的建築─暖暖火車站,命運竟然是拆除報廢!!
在此引用維基百科的歷史紀錄
1919年5月5日:設「暖暖假乘降場」。
1923年10月12日:經由周鐘聲先生與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即今日臺灣鐵路管理局的前身)請求後,因而撥出土地建成現址暖暖車站。
Continue reading “暖暖火車站”
暖東峽谷位於東勢溪上游,在往裡走有一早期地名為石洞內。約150年前,石洞內庄居民以王姓和沈姓為主,由泉州安溪移民而來。
當時來到暖暖時,因暖暖老街附近已被先到移民者聚集,只好移往東勢溪上游而來,到石洞內先在四千九(老地名)落腳。因首批移民佔據大片山林並以放火燒山的方式佔地成為地主,而後到之人再向地主租地耕種,前三年不收租金,第四年後再抽稅,都以種植地瓜為生。
大約種植了四、五千顆,而這就是老地名(四千九)的由來。此地區於民國47年八七水災發生後,整個聚落才往外地遷村,目前還留下甚多先民的生活古物遺跡,如:百二坎,礁溪仔,豬哥潭,消腱嶺,石頭厝等。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石洞內的天空」,這跟西勢水庫底的西勢庄一樣,屬於消失的村落,令人感傷不已。
金山寺建於日昭和二年(1927),本地人都稱「齋堂」或「菜廟」,屬於齋教龍華派,不剃渡,為暖暖地區頗負盛名的佛寺,原開山堂主均帶髮修行,而帶髮修行稱為菜姑,以月眉山靈泉寺住持善慧法師為師。
建寺之緣乃第一代主持人楊秀蓮在民國十二年,正值青年時患了重病,醫師認為已無藥可治,後來許願祈求觀音佛祖的庇佑,重病終於得以好轉。感恩觀音佛祖的庇佑於是籌建齋堂,建地由信士柯文理捐獻 (柯文理先生為暖暖國小第三任校長)。
清法戰爭時鄉勇周印頭領導婦孺躲避戰亂於暖壽山上的金山寺,年輕力壯者全面克敵,另有重賞渡河殺敵懸賞制定,寺後方有古戰壕遺跡隱沒在荒煙蔓草間。金山寺居高臨下,靈山聖地可俯瞰八堵鐵橋、過港里、基隆河,上山石階沿途兩側花木扶疏,石牆上長滿青苔、地衣、小花,加上大樹遮蔭,可以慢慢品味。
而耆老周勉先生的這篇文章「古剎憶舊走過歲月的金山寺」,可以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金山寺的點滴,而感慨的是舊遺跡破壞的很快,如果沒有長輩的紀錄,後人真的會遺忘歷史的痕跡。
我想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曾經有這麼一座戲院存在於暖暖,在此感謝耆老周勉先生的紀錄,讓後輩可以知道這一段過往。
我們有空、有機會的話,真的要盤點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小至個人家族,大至社區地方,甚至民族,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這樣我們才可以繼續接棒,一代傳一代,而不是無根的蘭花。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暖暖座戲院」
座落在暖暖街281巷95號的暖暖長老教會是一幢簇新的高樓,樓雖新,但是教會的歷史卻達一百三十一年之久,是聞名遐邇的馬偕博士(Dr. George L. MacKay)所建立。
1872年,馬偕由淡水進入北台灣傳教,一八七五年他步行從淡水河經基隆河到水返腳(今汐止),轉往暖暖、港口街後菜園,傳福音,之後轉向淡蘭古道,雙溪、頭城,佈教一步一腳印。暖暖長老教會在1879年七月正式成立,初時禮拜堂的位置已不可考;日治時期,禮拜堂設在暖暖街115號及暖暖街84號。歷朝換代,物變星移,幾度搬遷,這間馬偕所建立的的教會迄今仍屹立在暖暖的土地上。
長老教會與暖暖的先民們走過了清末、民初、日治與光復後的歲月;也經歷了三次戰爭炮火的洗禮-清法戰爭、日軍接收台灣的乙未戰爭、美軍轟炸台灣。見證了暖暖的繁華似錦,見證了暖暖的斷垣殘壁,見證了暖暖的繁華落盡,也見證了暖暖的返樸寧靜。
與我寶貝可愛的女兒們分享~
一定要幸福喔!
現代女生自主性高,知識見解也不低,所以要慎選另一半喔!
不必看男人的臉色,尤其有在注意台灣男生對待外籍新娘的新聞就可以知道,整個劣根性表露無遺,所以要慎選。
但好男人也不少啦,雖有時其貌不揚,但他正在某處等待與你相逢喔!
老師認真要認對方向
校園裡有著很多非常認真的老師,但有時我不免反覆思考,認真就一定是對嗎?認真錯了方向,是不是比不認真還可怕?
不過,我還是覺得要鼓勵、表揚認真的老師。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老師不少,個個都是獨具特色的老師。我看過非常認真的老師,他們要求學生不論是學業或秩序都要有模有樣,每天都給學生大量的考卷、作業功課。因為大量練習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大量練習,邏輯思考題目也可以變成記憶題目,一樣可以獲得好成績。這就是所謂的「題海戰術」或是日本流行的「功文式教學」。
有了成績,對學校、對家長而言,才會對教師有所肯定。
又要整治這條政治河,真是夠了…
而且觀察基隆的建設新聞稿,你會發現連規劃費都要向中央部會申請補助,窮到如此地步,不知市政預算是如何規畫,真叫人搖頭。而且此次申請理由用到爛了,也該換換新口號了。
補助地方的小型工程款亂花用,君可見,沒有行人常走的路例如五期入口的深澳坑路、孝東路,兩旁的人行道地磚改善工程做了幾次?是在幾年之內?水溝又重做了幾次?
真是浪費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真是氣阿~
對啦~還是期盼有美好的建設給市民啦,大家盡量期待啦。不要忘了,從張春熙時代就已經整治到現在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