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真宗大谷派與本門法華宗
真宗大谷派(按:即真宗東本願寺派)和本門法華宗至晚昭和 8 年(1933)才在基隆地區傳教,並分別設立大谷派本願寺基隆布教所,以及基隆立正教會從事布教工作。
初期以龍王廟為佈教場地,最後原地加以改建。
資料來源:日本佛教在基隆地區的傳佈─以真宗本願寺派為考察對象。王俊昌。
(七) 真宗大谷派與本門法華宗
真宗大谷派(按:即真宗東本願寺派)和本門法華宗至晚昭和 8 年(1933)才在基隆地區傳教,並分別設立大谷派本願寺基隆布教所,以及基隆立正教會從事布教工作。
初期以龍王廟為佈教場地,最後原地加以改建。
資料來源:日本佛教在基隆地區的傳佈─以真宗本願寺派為考察對象。王俊昌。
多年以前就已加入城邦,直到今年桂花香,才決定以城邦為我的資料庫平台,整理歷年來我的心得成果,理由有二:
其一:城邦有方便的出版平台,可以將個人小小心得出版成冊,對消費者實在方便。我個人是想將我的成長歷程及人生經驗傳給我的小黑熊,如同祖譜般傳承,讓他們知道他們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以我而言,父親的早逝,讓我對連結過往的家族歷史斷了根,也忘了父親的身影與對他日漸模糊的記憶…
人應該知道自己祖先從哪裡來,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生活,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創造了何樣的文明,犯過了何等的錯誤….。盤點了這些,我們才能清楚先人留下的資產是什麼,盈虧如何;然後我們才能滋生情感,立訂目標,接棒跑下一段路…
所以我要努力書寫與記錄,以免遺憾再次發生。
引用文章 青埔IC卡 學生未到校叩家長
時代演變至今,各級學校如果可以籌到經費,這套系統應該可以考慮建置。不僅讓家長放心,也可保護學校,保護第一線的行政人員及教師,釐清責任歸屬問題,實在是一個很方便的科技利器。
當然有一些缺失,這就要靠人為檢討去補足,隨時修正。實在值得推薦給各級學校主其事者考慮,及早列入申請計劃當中。
***
青埔IC卡 學生未到校叩家長
Continue reading “新的點名方式”
我們來看看暖暖耆老周勉先生所描述的暖江橋畔的點點滴滴吧!
****
暖江橋畔憶當年/周勉
暖江橋的前身是「渡船頭」。在清朝及民初年間,大陸、台灣兩岸生意往來,雜貨、布匹、建料石材和福州杉,舟運而至,交易頻繁,「渡船港口」便是重要的商埠地。…
當年江邊一排十多間的房屋,沿河岸而建,底層靠河邊,二樓在路面,晚間河影燈光,相映成雙,增添不少美麗景觀,這兒風光明媚,地靈人傑,出現多位傑出人才,…
千刀萬里追
聽說有一對浪漫情懷的俊男美女,他們的靈魂還依戀徘徊在秋芒金瓜。當日眾人說好各自任務,歃血為盟,指海為誓,就各奔前程,期約之盟卻未見蹤影。
莫非小戀人私自潛藏,暗戀桃花源中?
黑熊小弟聽到消息,急忙倉促成軍,組成特搜隊,千刀萬里追~追~追~
為何要如此辛苦呢?因為他們欠人文版文稿阿,催稿如索命,聲聲急阿~
(五) 日蓮宗
日蓮宗是明治 29 年(1896)6 月,武田宣明、久保田要瑞二位從軍布教師渡臺所引進的,二氏在軍隊佈教之餘,也從事本島人的教化,同年中回日本,改由佐野是秀取代之,以艋舺附近為佈教的根據地,不久,於明治30年(1897)在艋舺新起街興建布教所。明治 41 年(1908)12 月由堀部行省開始至基隆佈教並建布教所(位於哨船頭),受總寺院本國寺的指揮,明治 42 年(1909)2 月獲得認可。
網友邱兄送的野外賞鳥衣服,今天終於試鏡了。
期盼有一天,我們父子倆可以快意山林~
賞鳥健行是一個不錯的活動,既省錢又可以優遊四海,探遊各地人文及欣賞可愛的空中精靈,希望小熊們長大後能全家一起參與。
(一) 曹洞宗
曹洞宗是明治 27、8 年戰爭時,屬於第二師團的從軍布教師佐佐木珍龍渡海至清帝國,明治 28 年(1895)6 月與師團一起轉戰征臺,兼任軍隊慰問使而轉移到臺灣,同年 8 月於艋舺龍山寺開教並開始佈教,實為臺灣日本佛教之鼻祖。
曹洞宗開教以來,在臺北、基隆及其附近設置十多個說教所,而開啟基隆布教事業序幕的是鈴木秀雄,於明治 30 年(1897)7 月 26 日赴任,在 8 月 1 日假基隆天后宮設布教所,同年 12 月 1 日芳川雄悟由鳳山轉任於此地之後,積極展開佈教,於星期日開禪學會(對象內地人居多),並佈教於基隆衛戍醫院。
還有擔任基隆慈善會(明治 31 年6 月 26 日成立)的會務,照顧因淘金夢來到臺灣,卻找不到工作,窮困潦倒於街頭又無法歸國的日本人。到了明治 32 年(1899)5 月 31 日,原大泉來到基隆玉田街的大本山布教所(位於奠濟宮),之後有助理相川得宗的協力,於 6 月 26 日於衛戍醫院開大幻燈會,強調衛生教育的必要性。又於 8 月 16 日起每週日開禪學會,正科生讀《碧巖錄》、餘科生則是《原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