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茄苳古道的回味

這次爬山不會累到想哭,想哭的是年輕時的印像似以面目全非…

↑車停此處,從這產道開始起登,此山徑是記憶中第二條山路的出口,一般若天氣不好,不建議從此處上山,下山倒是還好。


記憶中從大尖山下茄苳古道有2條路,我年輕時前後走過,但在這次出發前我卻完全想不起來有2條,只記得從上往下走有一段路是石階路,其旁有土地公、水稻(年輕時第一次走的路,也是今天走的路線),然後剛從大尖山步道往下走時,山路是在一片竹林下,其旁有小山澗(這是年輕時第二次走的路線),但在這次出發前找的資料卻沒看到這近期比較詳細的步道狀況,看來這茄苳古道實在是冷門路線。事後,重新整理心情,找到這張地圖應該是比較詳細的(點我)。

今天走的路線,靠近市區的古道似乎以消失、荒廢,故打算從茄苳瀑布起登,來個O型路線,出發前跟在瀑布附近運動的民眾請教,他建議不要從瀑布這條路線走,因為潮濕、極少人走,建議沿著產道直上四分尾山,然後看是接石汐路走產道回天秀宮,還是沿山稜步道走回天秀宮。

年輕時的模糊印象不能保證此行安全,故與親人商談之後,決定沿產道上山,最後再從石汐路沿產道回天秀宮吃午餐,事後證明這應該是較好的抉擇,尤其是家族散步團。

只是沒想到一開始的產道竟然如此深入山頭,記憶中產道從起登處拐彎之後是從一鐵門旁上山,方便的道路某方面讓我們省去不少力,但在我心裡卻燃起一個念頭~我那一年的古道呢?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阿~一路上腦海一直在回想古道原貌,沿途雙眼忙著觀察地景風貌,除了擔心走錯路跑到槓尾山,心裡也在努力回想當年的古道樣貌??(OS:當年是由上往下,現在是由下往上,整個視野是180度的相反啊…)

↑小熊們的參與,讓此行有了傳承的意涵,雖然他是基隆人,汐止已不再是他的故鄉…


連我也不是當年的我,何況這百年古道又哪能維持不變…直到看到這廢棄的小土地公廟跟其旁的石階,心底才篤實確定,這應該就是通往四分尾山的茄苳古道。

此古道連接汐止跟石碇的永定村,判斷只是居民開墾山林、販賣來往之路,人潮並不多,這先民的習性,刻苦耐勞,讓後人佩服此等能耐。

↑當年荒草蔓蔓、霧雨環繞

爬山除了活動筋骨、舒展身心,其實也讓自己與這塊土地牢牢結合,證明我曾經是個汐止人,像我在這麼多年後重臨此處,走的心情不是新鮮,是回憶。

幸好當年並不乖,會四處趴趴走…

當年曾與同伴在此基點附近埋下一藏寶瓶,說好幾年後再一起回來挖掘,如今朋友們是否還記得呢?

致青春~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