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在戰後,因緣際會彙集各方豪傑,雖人數不多,但在文化上也呈現多家鳴放的特色,值得細細品味與記錄。
另外基隆據悉應該有二家三山國王廟~三興宮(獅球路169巷62號)、許梓桑古厝旁(愛四路2巷),此神宇是潮州人與客家人的鄉土神(不是客家人專屬的鄉土神),有關這方面的討論,請看
***
基隆市潮州同鄕會 呼籲潮州人文的再續
【大紀元2017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
「基隆市潮州同鄕會」第一屆理事長為余建中(國大代表),民國65年(1976年)正式立案時,第三屆理事長林翔,就是立案的第一任理事長。早在民國50年代,該會在「潮聲國樂社」的運作下蓬勃發展,當時的副社長黃忠業現已屆90高齡,他說當時,除了國樂社外,在「潮州戲」老師吳一清的指導下,戲班人數有幾百人,經常受邀全台演出。
基隆市潮州同鄕會鄉長黃忠業表示:以前廣東省有7州8府,一個府管轄9個縣市,潮州人當時在廣東人口數最多,即有潮州府。
潮州地處粵東,與閩南交界,他們閩南話、國語都能通喔!從大陸到台灣,以前他們怕被欺侮,同鄉人就團結在一起,沒打仗了,在安居樂業下,音樂與戲曲正是填補他們的思鄉之情。黃忠業與老戰友張漢平,當然也是當時基隆「潮聲國樂社」一員。
「潮州戲」除了唱腔的不同,戲曲、戲譜沒有分別,但有分文、武場的伴奏,除大鑼鼓、揚琴、二胡、嗩吶、木魚等,也包含中高低音的二弦、椰胡、曲鑼、深波鑼和號頭等特色樂器。後因環境關係、人手不足,基隆「潮聲國樂社」只偶而打鑼鼓和舞獅。
「基隆市潮州同鄕會」會館位於基隆市獅球路,曾於民國84年祝融劫災後,同鄉會人士捐錢重建。做過4屆理事長也就是名書法家李智賢(梅庵)曾為此事作詩題字,掛於會館。
李智賢擔任第13屆理事長時,一心想讓同鄉會能年輕化,當時他邀請同為潮州人的名書畫家馬水城入會。馬水城現任總幹事與財務長陳進雄,共同協助現任「基隆市潮州同鄕會」第16屆理事長林周平。
「基隆市潮州同鄕會」理事長林周平,民國38年時才5歲,在大陸歷經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他說連看古典小說都不行,沒飯吃、也吃不飽,逃跑2次才成功,24歲到了香港轉到台灣,在漁市場做生意,現在都73歲了。
從小就跟著父母與長輩在會館裡與同輩玩耍、學習、長大的財務長陳進雄,姐姐演潮戲,他就愛大鑼鼓、醒獅團。第二代的他,對同鄉會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也想凝聚第二代、三代同鄕們的向心力,創造機會讓他們有參與感,再把潮州人文傳承下去。
會內鄉長之一的陳亞加,高齡93歲,太太陳郭秀逸說,女兒6歲時就在會館由伯伯們教導潮戲,還經常登台演出,現在都已嫁人為婦,也到了40有幾之齡。
林周平表示:基隆市潮州同鄉會目前會員約百來人,要找回第二代、第三代的年輕人還真有點難度,因為身分證上不再有籍貫,但他們會努力。將在5月份舉行的中華臺灣潮汕同鄕總會成立慶祝大會暨優秀學生獎學金頒獎典禮,希望藉由獎助學金讓下一代有感鄕親的愛,總會也計畫將提供青年創業基金,「攜手同行 凝聚鄕情」團結鄉親、服務社會。
資料來源:請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