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漫遊大石壁坑、石壁坑、龍崗、風櫃斗、竹子湖、大嶺古道、五酒桶山(一)

黑熊閒暇之餘,這次選擇貢寮龍崗村來走走探索一番^^

人生恰似三春夢,轉眼風波土一坵,黃泉無路有日往,梓里有般無時歸。

先祖在咱家的祖譜上寫下這句歎詞,黑熊我愈讀愈感傷。隨著年紀漸大,也愈來愈懷念昔日的老家…

站在這崁頂,眺望底下的鬼仔坑 想像當年先祖在此生活的情形,那一年正是光緒已亥年,這百年間的變化,想必他們在此揮汗拓懇之際,也很難預料到世事變化如此快速。


到山村走走繞繞變成我的一種習慣,看看山景、茅屋竹舍,懷著感恩、思念親人的心情徐徐慢行。自有人煙以來從原住民時代入山狩獵、採集所踩踏出來的山徑,到漢民族移入開墾,帶來了原鄉農業拓墾的技術而所走出的古道,到如今因經濟發展而開闢出綿密、方便的產道,這道路品質巨大的改變,給山村呈現新的面貌。而我著迷於這路徑的變遷與未知,常騎著機車遨遊於山村裡,判斷山勢、地理環境與產道的結合,心裡常好奇著這山路會帶我通往哪裡?有時連「墓仔埔也敢去」跑去探索一番^^

我想曾看過這鄉間的水田畦畦、青山綿綿、綠水常流景象的我們~戰後嬰兒潮世代,應該對於這現今時勢的變化,頗有感觸才對。 

↑龍崗村山景

感觸歸感觸,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也消失了…我的老家現況變成62快速道路橋下一根矗立高聳的水泥柱,想念時就只能~「撫柱思親人」或看老照片囉。(菸)

↑瑪陵坑老家

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不是來自於血緣,認同是由文化「建構」而成的,而文化來自於共同記憶。因為有共同的過去,就很容易有共同的未來。

我想,常去台灣各山村、漁村走走、探索,在台灣的根脈~才扎的穩,才會變成故鄉,而不是旅店,隨時想走。

探索區域圖  請看這  

此區位於新北市最東方與宜蘭縣交界處的山上,就從貢寮國中旁的嵩陽路進去往桃源谷的路上。

這裡來幾次也探索不完~「老村長的柑仔店、碾米店」、「楊家鎗樓」、「五顯大帝紅壇」、「林家三合院」、「鄭家古厝」、「百年土地公廟」、「日治文化傳習所」、「石壁坑內姑娘廟」、「古早礦坑」、「礦工的沐浴池和火藥庫」。以上這些景點就慢慢抽空來拜訪囉~  背後故事請看這

新舊移民還在進行,返鄉鮭魚也不曾間斷,未來還在持續變化中…

↑在根帝宮附近眺望「風櫃斗」。此處因地形效應,山谷氣流作用旺盛,風特別大故稱風櫃斗。

↑徐家村登山口。大嶺古道入口。

↑眺望盧氏故居,屋主盧先生很熱情,可以參考其祠堂的設計。

↑嘉慶二十三年(西元 1818 年),槓仔寮內外打林石壁坑腳(山林埔地墾批字)林埔在槓仔寮內石壁坑腳;是年八月,有南靖籍人簡于兄弟,受招擬承懇此一埔地,是為有文件紀錄中石壁坑內漢人開發之始。

↑幽雅的竹林山徑

↑往石壁坑街3號~7號的叉路附近

↑此牌在五叉路口附近。因位於之鞍部有五條路相交於此,一條北到熬酒桶山巔,一條南抵本區最高山彎坑頭山,再一條東穿大石壁坑精華區,又一條西抵吉林米倉,最後一條乃通往公墓、內寮17號。

此處是吉林進出的要口,東可進出大溪進行魚貨交易,北下貢寮街市集將出產的經濟作物,經此輸往四方。站在路口使人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常會望路興歎。此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敢越雷池,曾經為防盜匪的重要關卡,時至今日地位依然不變。 

↑大約在民國 40 幾年以前,土地公廟從桃源谷搬遷到大嶺來安座,當時人民生活蠻困苦,就給土地公安座在原本是百年前牛舍的原址,也是山上人家往大里的必經之路,民國 88 年信士吳朝木先生籌資改建完成。早年,廟前經過這條路叫「彎坑」,村民大多數在做魚籠及竹製品過生活,有很多人來來往往,也就有很多人來拜拜。這時,廟還是很簡陋,下大雨時,水會淹到拜亭,民國 57 年當吳朝木小的時候到外地學技工,向土地公許願,賺大錢回來一定把廟蓋大,工作一忙就把這一件事給忘了。86 年大病一場,經中和醫公廟指示未還願故,趕緊回大嶺土地公請示,病好就馬上還願。病好兩年之後就把土地公廟改建成目前規模。

↑眺望桃源谷往石觀音的古道口

↑從這走進去不到幾分鐘就可摸到基點^^

↑熬樟桶山~當地人陳松欽先生說明,其祖先在此熬煮樟木抽油餬口,故稱之 。

↑大嶺古道,位於新北市貢寮區龍崗境內,為往昔除草嶺古道外,通往宜蘭的古道之一。大嶺古道古稱「茅仔埔嶺」。五年前龍崗奇人~盧國松先生,自鐵路局退休後,興起重新整修古道的念頭,自此每日不辭辛勞、親力親為、披荊斬棘,克服種種困難,古道終至修復完成。

大嶺古道上另一段「入口」旁的土地公婆廟,是「廟中廟」的型態,位於水泥產道的盡頭。相傳過去,每到元宵節,附近的村民都會拿著火把,聚集在此地祈福,土地公婆能夠保佑信徒事業成功賺大錢。到目前還留下跟土地公婆借錢的習俗,向土地公婆借了本錢的信徒,賺了錢會拿更多的錢來還願。 

桃源谷昔名為「綑牛仔山」、「大牛埔」,位於雪山山脈主脊北段的灣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是早期農閒時候,孩童放牧與嬉戲之地。

灣坑頭山被林宗聖先生選為台灣百大名山,雖然山不高,僅有616公尺,但為此區最高峰,又面向太平洋,視野遼闊,具有大山氣勢。

↑桃源谷上的風景

↑日益稀少的水梯田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