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抽空拜訪,嗯~這公園,實際的現況,等大夥真正蒞臨,就可以知道,差距有多大,而且離新聞見報以經過了8個月…
這公園定位,可能要好好想一想與規劃。環保局說未來會申請環境教育認證,也許是個方向,提供學子環境教育的學習,近日環保局也委託基隆鳥會,年底前每個月都會到公園調查生態,並為環保局培訓生態志工,希望復育公園未來能成為基隆市的大自然生態教室。
拭目以待,或許你也可到現場予以關心並做生態觀察^^
***
基隆天外天掩埋場 復育有成
〔記者王英傑/自由電子報/2013-7-8〕
垃圾山變公園!基隆市天外天垃圾掩埋場將原本的垃圾山闢建為復育公園,在十二公頃土地上種植超過三千株樹苗,建置長達二點五公里的環山步道,改變民眾對掩埋場的刻板印象,成為民眾休閒、賞景的好去處,讓天外天復育公園成為基隆新地標。
基隆市環保局表示,天外天垃圾掩埋場位在基隆市信義區山區,總面積近廿八公頃,民國八十一年二月配合八斗子長潭里垃圾場封閉開始使用,在九十四年底封場,封場後便著手進行生態復育工程,將掩埋場的十二公頃土地設計規劃復育。
變公園 休閒賞景好去處
為進行生態復育,跟多所大學聯繫取得免費的樹苗種植,目前捐贈樹苗總計有三千一百多株,包括山櫻花、茄苳、肉桂、無患子、台灣欒樹等,讓整座公園綠意盎然,完全無法看出曾經是個掩埋場,園區的環山步道兩旁種滿金露花,增添景色。
環保局指出,由於民眾對於垃圾場的印象都是惡臭髒亂,望民眾能夠來發現不一樣的「垃圾公園」,在綠油油草地中散步,聞不到臭味,更無法想像腳底下踩的是掩埋過的垃圾,未來也將申請環境教育認證,讓學子重視環保資源回收觀念,發揮教育功能。
***
小處著眼 才能讓人流連忘返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2013.03.16】
基隆市環保局花了8年的時間,讓遍地垃圾的掩埋場呈現一片綠意,值得肯定。只是,要讓垃圾山變身成為風景宜人的環境,單從大處著手改造景觀還不夠,必須從小處著眼,提供合宜的公共設施,才能讓人流連忘返。
復育公園的定位與市民常去的中正公園、潮境公園或暖暖運動公園不同,它除了是民眾遊憩的美麗公園,也是環境保護教育的活教室,各項設施更須注重細節,站在遊客角度看事情,才能發揮教育成效。
設置導覽告示牌只求施工方便,方位竟與實景相差180度;種了一大片波斯菊花海,卻未規畫讓民眾與花合照的位置,都是未考量遊客需求,導致教育成效扣分的小疏失,環保局當引以為戒。
垃圾掩埋場是不討喜的公共建設,天外天垃圾掩埋場使用期間,因造成汙染引發民眾抗爭。環保局改善缺失,曾獲環保署評比為績優場址,工作人員付出有了代價。
掩埋場封場後,環保局在舊址打造復育公園是新的挑戰。催生復育公園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幾項小缺失瑕不掩瑜,就待環保局繼續努力,讓令人生厭的環境汙染源蛻變成具環境教育的民眾休憩樂園。
***
基隆天外天公園 環局自挑毛病改善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2013.03.16】
基隆市環保局花了8年的時間,把天外天的「垃圾山」打造成復育公園。環保局長江山鑫昨天說,短期會先改善復育公園的設施,再分區塊美化園區土地面貌,最後興建旅客服務中心,讓公園成為環保教室。
復育公園的前身是1992年啟用的天外天垃圾掩埋場,掩埋場2005年封場後,環保局規畫在原址闢建復育公園,2009、2010年向環保署爭取到約5000萬元經費,在場區築造排水道、覆土和植草。
環保局前年運用空氣汙染防治基金約800萬元,在公園築造環山步道,栽種不少花卉、樹木後,前年底開放民眾到園區散步。
江山鑫說,環保局4月間舉辦「世界地球日」環保活動,復育公園是可能的地點之一。
為了讓到公園參加活動的民眾耳目一新,日前和同仁到園區勘查「挑毛病」,並且要在活動登場前改善。
環保局發現的缺失包括園區入口處,以及步道中段導覽告示牌的方位與實景相差180度。
民眾觀看告示牌地圖,查看園區景點相對位置時,實景卻位在身後,造成困擾。
環保局大型機具保養廠及大型垃圾破壞機具都位在復育公園入口旁,與公園景致不搭調,廠區不時傳出異味,也可能影響民眾遊興。
江山鑫說,已要求清潔隊的木工使用回收的廢棄家具當材料,重新製作導覽告示牌,設置方位會接近實景,方便民眾閱覽。
環保局也規畫大型垃圾破壞機具日後改在復育公園最上方的空地作業,機保廠遷移他處,只等找到合適地點。
江山鑫表示,復育公園有如大型的戶外環保教室,等機保廠遷移後,原址會興建旅客服務中心,帶領民眾認識垃圾山變身公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