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女中大歷史(12) 一座新樓換舊樓

女中大歷史(12) 一座新樓換舊樓


一座新樓換舊樓 華駑


舊樓建於民國十三年(日據時代),共兩層二十間,而向田寮河呈ㄇ形,係西式加強磚造,施工踏實造型優美,襯以背山面水自然風光,安謐寧靜,實一良好學習環境。

本校前身—台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學校(民國十三年四月廿十日創校,至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結束)係專為教育日本人子女而設(國人不得超過十分之ㄧ),人數很少(最高以十二班為極限),故行政及教學活動都集中於舊樓;二次大戰末期時間,屢遭盟機掃射,學生疏散下鄉。舊樓為日軍徵用改做陸軍醫院,在樓頂劃個大紅十字,逃過轟炸厄運,但因附近日軍炮位設施普遭轟炸,牆壁門窗玻璃仍多殃及,老命雖得保全,但以遍體鱗傷。

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政府派鄧世英為光復後第一任校長,當時教育經費拮据,學生既少(僅高中兩班、初中四班,共一七八人)又不收學費,無力養護校舍,任憑風雨勉維現狀,迄民國卅五年孫致和校長任內舊樓已嚴重漏雨,乃以新台幣六萬餘元加蓋中式屋頂(加木架蓋文化瓦)半年而成,中西合璧,益增建築之美。因為簷頂突出容易招風,每逢颱風過境多蒙災害,修護工作耗時貲不勝煩苦,迄民國五十九~六十年間,黃東生校長任內,又將加蓋屋頂拆除敷布防水膠,效果不佳弄巧成拙,乃再加做五層柏油防水,漏終不止。其後只有見漏則加塗柏油,因四周無女兒牆,以致夏季溶油自屋頂溢淋而下,人不敢進簷陰,雨季來時油已流失,又漏,室內天花(白灰水泥砂漿補作厚二公分)泥壁時有脫落,傷及學生。徐校長到任(六十二年八月)以來即發生三次,其中一次落於兩行課桌之間,瓦沿打中補校學生頭部,雖不嚴重,已不容忽視。在經費困難情形下,仍設法樽節經費,將漏雨嚴重教室之泥灰天棚,全部改為三夾板(由校工自行修改),如此固暫無嚴重傷人危險,但遇雨仍不免「外面下大雨,室內下小雨」之苦,究其原因,乃在於年久失修,地基下陷致頂壁龜裂,無法根治且易生危險,經請建築師及轄區區公所主管工程人員勘查確認危險教室,亟應拆除。談拆(舊)容易,要蓋(新)難,拆建經費及拆後上課辦公處所都是問題,後者還可以擠擠借借,前者就相當困難了,據初步規劃估計約須費兩千萬元,學校非生產機構,籌措太難,好在徐校長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前在台東女中任內就將十幾間教室辦公室拆除,重建一所新樓),到任之後即在各方面力求節省,再加六十五年奉撥重建危險教室兩間補助款,更巧遇前暖暖分部地區市地重劃,拆除校舍補償及獎金,連同歷年各項節餘費用,累積起來已有相當數目,但去兩千萬尚遠。

適值教育廳二科匡督學來校巡視,經徐校長仔細說明並實地勘察認為該樓實已到了非拆不可階段,六十五學年度全省國語文競賽在本校舉行,教育廳預算股呂股長在校長請求下,看過舊樓亦認為需拆,徐校長苦思如何找機會向梁廳長說明,始可獲經費補助。遂利用某週一梁廳長乘火車去台中之際,在火車上將大樓情形仔細報告,終獲得梁廳長同意分三年補助半數經費一千萬,希望學校能配合一半,徐校長雖知自籌一千萬仍有困難,但良機難得,遂毅然決定向福利會貸款兩百萬元,乃完成這件大事。

項目

項目

第一期

第二期

合計

土木

 

水電

 

設備

 

道路

 

監工設計

八、六七九、九九七

 

  六七九、七六四

 

(業務費開支)

 

   〞

 

  三二五、一五五

七、八六五、九九九

 

一、三八九、四六五

 

  三六九、七二O

 

  三七八、OOO

 

  三O九、六六六

一六、五四五、九九六

 

 一、九六九、二二九

 

   三六九、七二O

 

   三七八、OOO

 

   六三四、八二一

合計

九、六四八、九一六

一O、二一二、八五O

一九、八九七、七六六

 

拆舊建新之擧是一步步演變而來的,新樓建址原本計畫與西鄰二樓(四間)併排,但當放樣時發現需挖山太多,擋土牆面積大,未作預算,不挖山又面積太少,遂想到四個辦法:一、新樓少蓋一間,縮短長度,(要變更設計,重編預算報准,教室不敷用牽涉太多)二、挖東側山丘十二公尺(須重做大排水溝,加築擋土牆,山上民房損壞要補償,共需增加七、八十萬預算)三、拆除西側四間教室(但使用壽年未到,不能報廢,且又少四間房子;也找搬房公司看過,要六十萬可向西移,卻又阻塞上男女單身宿舍與飯廳通路)四、移動建築位置(向前移八公尺,向西移十二公尺,填在二樓教室與禮堂內角),如此一來,擺是擺下去了,亦遮去二樓較矮缺點,只是前庭稍嫌擁擠,但除此實無良策,結果即決定依最後一案,蓋在現址,苦衷非外人所能體會。

建址既定,請人鑽探認為地層無問題,稍事整理地基,乃於六十六年八月廿八日初步放樣,九月二日正式破土興工,挖土期中又發現石方、軟土地段地下室、大排水溝高度須降低等問題,都分別追加變更解決,為了使地下室能當教室使用,在防水方面下了很一番功夫,基礎防水層下又加鋪了卵石,基礎上做兩次防水,防水層上再加鋪全面塑膠布,然後才開始在塑膠布上打三十公分水泥及鋼筋水泥地樑,等於整座大樓底層外面套上了一個大塑膠袋,從基礎板上來一公尺二十才是真正的地下室地面。地面與基礎版之間再加填級配,因此時間花費很多。到十一月三日才打地下室地面水泥,可是問題又來了,(為使地下室能發揮高度效能,充當教室使用,並使新樓與原禮堂大連接,遂將地下室略為提高),然在主管單位顧及防護安全,不予同意,真是好事多磨,最後事情雖圓滿解決,校長卻感嘆的說:「唉~我舌頭差點沒斷,若是我私人的事,才不願如此求情於人。」事情之艱苦可以想見一斑。以後的工作較為順利,自六十七年二月廿四日打完一樓地面後,以每月一層之進度進行,至五月廿八日打頂層水泥,九月廿六日第一期工程驗收,是時第二期工程業已標出,繼續進行砌牆內外裝修粉刷磨地等工作,截至發稿時止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四以上,預計六月底當可完工。

整個工程由於建築位置、地下室高度變動,牽涉出很多問題,原設計地下室兩頭無出入口,做為教室用,因學生出入不方便,乃各闢一門,一樓兩頭上下樓梯原設計是中段轉向前方伸展,現因樓已前移,前庭空地不多,遂改為一直沿牆上下,大門兩側原有兩個大噴水池,亦因太擠而取消,新樓與禮堂二、三樓間原設計無通道,為使禮堂及後樓(一O三、一O四)學生使用新樓衛生設備,以及使禮堂上層學生便於疏散,特與禮堂二、三樓加築通道。兩側樓梯間築起之後,校長以外牆太空,打算做兩幅真正的浮雕,但因事先未列入設計,無預算支應,乃改想省錢辦法,就甄試美術教師作品中選出兩幅,圖樣設計好了,經費仍然無著落,徐校長以巧思和建築商情商,自己動手,以最少的經費(八萬元)完成兩幅巨大浮雕,雖然苦了徐校長,但完工後之成就感,亦樂壞了徐校長。浮雕畫面意寓老師竭盡己能,不遺餘力溉潤培育民族幼苗,使之在良好的環境下茁壯,希望培育出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之優秀青年。

如此加加減減,預算亦須有所調整,大項花費情形如下:

項目

第一期

第二期

合計

土木

 

水電

 

設備

 

道路

 

監工設計

八、六七九、九九七

 

  六七九、七六四

 

(業務費開支)

 

   〞

 

  三二五、一五五

七、八六五、九九九

 

一、三八九、四六五

 

  三六九、七二O

 

  三七八、OOO

 

  三O九、六六六

一六、五四五、九九六

 

 一、九六九、二二九

 

   三六九、七二O

 

   三七八、OOO

 

   六三四、八二一

合計

九、六四八、九一六

一O、二一二、八五O

一九、八九七、七六六

 

新樓完成後連同地下室五樓層,每層八間共四十間,地下室一間用作補教辦公室,二樓校長室、校史室、會議室、電化軍訓教室,播音室合用兩間,其餘卅七間均作普通教室使用,以符合師生教學優先原則。新樓除建地靠前偏西,稍嫌擁擠外,造型尚稱美觀,並有以下特點:

一、 地下室嚴密隔潮,提升其高度,使充分通風採光,供做教室使用,增加利用價值。
二、 採坐北向南,頂層用保麗龍隔熱磚,保持教室涼爽。
三、 前廊加寬,遇雨(基隆多雨)及課餘學生有活動餘地。
四、 外壁使用馬賽克及噴磁漆,採用鮮明的對比色調,並減少日後保養費用。
五、 為防白蟻,門窗採用鋁製,盡量加大,充分採取陽光,減少用燈節約能源。
六、 欄杆加作雲頭,使富東方氣息,兩側浮雕激勵師生同為作育五育兼備之青年而奮發努力。
七、 新建樓與禮堂大樓建橋連接,使禮堂與後樓學生便於使用新樓之衛生設備,並有利於疏散避難。
八、 教室集中便於施教管理。
九、 有全面地下室及火警自動警報設備,師生安全無虞。
十、 各層均有蒸飯、飲水、衛生、對講、雨具存放櫃,傾倒垃圾處所等設備,使學生學習、生活舒適方便。

談到色,徐校長可真累了,首先請全體老師提供意見,分別與美術老師商量亦無法決定。坐了車子全台北市跑了一趟,想藉他山之石,雖有觀念,還是不能斷定,最後在一個微雨的傍晚,徐校長坐於操場圍牆邊,仔細觀看水泥板被雨水溼透的顏色非常美,當下做了決定。新樓建成以後,無疑將成為本校學生學習、活動的中心,也是本校代表性之建築,願我師生共同努力。不僅維護其「秀外」,而更進一步使之「慧中」—使在這所樓中讀書的同學,都能成為國家社會棟樑之材。

舊樓在大家依依不捨的念舊心情中消失,新廈也在眾目期盼中冉冉升起,這起落之間竟歷時兩年,期間師生忍受著種種不便,付出了許多的關懷,都期盼著好景早日到來。

拆除舊樓建新樓,這在本校,該算是幾十年來的大事,因為不管舊樓新樓,都是本校師生之活動中心,而我能躬與其盛,從開頭就參與其事,可說是與有榮焉,但同時也使我有一種臨深履薄之感。雖然工程是包出去的,水泥是學校供給,監工是委託建築師負責的,可是教育是百年大計,其設施自然不能馬虎從事,如有錯失主辦人員實仍難心安,因此打每一包水泥我們都去看,用攪拌機雖然比用人力進步些,但用水、砂、石的多少、次序的先後、攪拌時間的久暫、鋼筋有否墊離模板、樑柱有否震動,對於建築物的品質都有影響。正因為我們看的緊,第一期工程用了一萬五千多包水泥,因此包商虧了一千多包水泥(合約書明學校供給一萬四千包水泥,以六包打三千磅強度為標準,如果水泥不夠由包商貼補,有剩歸為學校所有)。有的同事只聽包商談水泥少了,問一千多包水泥去哪裡了,答案是加到大樓裡去了,因為不是學校丟了水泥而是包商賠了水泥,佔便宜的是學校。事務工作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們不期望別人認為我們負責盡職,只希望不要反而發生不必要的誤會,這樣一所大樓少用一、兩千包水泥不化驗是看不出來的。

兩千多萬工程,在財力不裕,一波三折分段接湊情況下進行,徐校長、關茲民先生(總務先生)、主計室陳主任、林水木老師等多方奔走折衝,庶務組呂組長,星期假日,也不曾報過加班誤餐,任勞任怨默默貢獻心力,同時師生家長也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正因為聚集了許多人的心力,才有這樣美輪美奐的成就,大家之所以願於貢獻心力,由於他們在付出心力時覺得我不是助人而是在自助。在艱苦的環境下做一件大事,需要自助也需要人助,本工程除了上級主管機關,給予本校很多資助與指導之外,地方政府和水、電、警察機關,都在可能範圍之內盡量給予協助,尤其在為了實用,我們的要求超出市府主管人員所能幫忙的範圍時,陳市長擔當的太多了,主要是大家了解本校雖是省立,但是實在作育基隆市民子女,而樂觀其成,也正因為有這些內在、外來、有形、無形的助力,才促成了這座新樓的順利誕生,對這些助力是值得本校師生家長同身銘感的。

四、結語

本校校園,美景天成,素有林泉之勝,可惜因歷史悠久而致房舍老舊毀損,不敷使用之餘,更破壞自然景觀。幸而自徐校長接事以來,整體完善的發展計畫能獲得教育廳的肯定與支持,逐年撥下經費;本校亦樽節各項經費,妥為運用。十八年來鍥而不捨,終使校園全部改觀,老舊建築已不復見,只能留下文獻圖片,於校史室永久陳列,以供回憶。

今日的基隆女高,可算是最寧靜優美的學習環境,除了歸功於徐校長的精心策劃,更要向支持撥款的教育廳各級長官致意最誠摯的感謝。

附記:新樓蓋好應該高興,但卻深感對不起高三同學,你們企盼了兩年卻未住到新樓,就像待嫁娘家裡蓋新房,尚未蓋好了就嫁了,可是學校是你們的母校,他的大門永遠為你們開著,隨時歡迎回來看看、玩玩,只不要上課,開同學會、校友會都可以,也可以順便向我「花奴」要花苗種子,但女大十八變,你們留起長髮穿上花杉也許我就認不清了,不過這不要緊,你只要說我是「校友」,我就也是「笑」、「有」了。

  (編者按:本文摘自基女青年十七期慶祝教學大樓落成特刊)

補充:本篇文章出自本校校史編輯委員會於79.12.25所出版的「基隆女高18年」,並由2011級 302班 陳彥如同學協助轉成電子檔,在此致謝。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