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炭坑、秋山炭坑(1898-1913)
礦區番號154,礦區面積310,938坪,1898年(明治31)4月6日許可,範圍田寮港庄,礦業主為向山茂平,礦山名向山炭坑。1898年向山茂平擔任小西河商號大稻埕支店長,1902年(明治35)向山茂平使用小型鍋爐之蒸氣動力採礦,並鋪設長約1哩餘之輕便軌道,惜未成功,後因坑內積水而停業。 1904年(明治37)10月秋山義一轉至三美路商會(サミユル)所擁有之田寮港小西河礦區,投入採礦工作。秋山義一是日本帝國大學工科早期畢業生,來台時曾在久米組台北出張所擔任主任。
台灣礦業機器力(蒸汽)之利用當以1876年(光緒2)清廷在基隆八斗子開官礦為嚆矢,1895年(明治28)林榮欽在深澳山腳欲以小型鍋爐排除坑內積水,但效果不佳。1905年(明治38),秋山義一先用馬匹改善水平巷的運搬,並利用小型之船用鍋爐、蒸氣機關、捲揚機等,改進原本平水坑採掘方式,改採斜坑往疏水準下開挖。在通風斜坑裝設蒸氣鐵管,加熱通風,以改善坑內通風,再設水泵於坑底以便排除坑內湧水。因蒸汽動力管線配置符合實際而獲得成功,煤炭產量大增,其所主持之炭坑因此盛名遠播並成為斜坑設計範本,為台灣斜坑開採方式發源地。1906年(明治39)四腳亭炭礦第一坑亦自日本九州購置舊機械設備,開鑿大斜坑,木村炭礦第一坑及顏雲年等紛紛跟進開鑿新斜坑,並使用小型捲揚機、排水、抽風等設備。自此台灣礦業脫離草創期的拖籠坑及改進後的平水坑(敷設鋼軌之平路車坑),而進入動力斜坑時代,逐漸進入現代機械化之開採型態,對此,秋山義一的創舉功不可沒。
1906年(明治39)秋山義一包採稼業,礦山名改稱秋山炭坑, 因煤炭產量大增,於坑口與田寮港貯炭場之間,鋪設長約5町的輕便鐵道,方便搬運。 同年佐藤一景從向山茂平受讓礦號154礦區,續由秋山義一包採(見圖 9)。 1907年(明治40)佐藤一景申請南方隔鄰即礦號815之礦權, 擴大採礦區域,並且自採。 1909年(明治42)佐藤一景將礦號154、815的礦權轉與木村久太郎,兩礦號仍續由秋山義一包採; 同年月產3,000公噸,煤炭大都賣給內外船舶。
1910年(明治43)秋山炭坑經營情形,《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如下:
該坑與四腳亭炭坑相駢,乃全臺中採掘最多者,今將其概況揭載如左:
▲地質及炭層
炭層與木村組之田藔港炭坑同屬四腳亭煤田,地質亦大同小異。炭坑之採掘量,已過半部,後擬從西方採掘。
▲採掘方法
前採掘之處,係在露頭部,然亂葉採掘。現在下層傾斜十七度延長約一千尺之斜坑,從事採掘。坑道內分為數區,通風及運搬甚便。使用之炭車,係木製者,可容半噸左右。運輸之法,以六車為一列,曳出於坑道外,乃運至田藔港溪畔之貯炭場。
▲諸般設備
據本年六月末所調查,同坑道主要之機械器具,即在坑道內,敷設九磅至十二磅之鐵軌。延長一萬二千四百七十尺,復設八吋及十吋之捲揚器各一臺,汽罐共二臺,唧筒共八臺。
▲採掘數量
自昨年中,增設十吋雙汽筩捲揚機。種種改善,結局採出量逐漸增加,一日之平均額,有二十萬斤。
秋山炭坑在秋山義一經營下,年產量自1906年的1,390萬斤, 到了1910年為4,553萬斤,產量雄冠全台。 1912年(明治45)秋山炭坑因颱風,加上鄰近清朝時期的舊坑進水,造成前後2次坑內出水,終至無法搶救而收坑,礦區因向木村組承包而於1913年(大正2)返還。 秋山坑口比定位置大約在今月眉路316巷口附近, 留有小地名:
馬車空:位於月眉路的礦坑,在日治時代已經開採。據說過去的坑道很大,可以利用馬車進入坑道運煤炭,故稱馬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