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文手冊初稿(3)~校歌的故事

在求學的過程中,校歌是一個鮮明的校園記憶,在教育政策上,不同時代因政治環境的不同,校歌更是作為教化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從某一角度來說,代表著學校的特色與理念,是每一位學子必唱的歌曲,它有著代表傳承與振奮學子努力向上的作用,藉由不斷的傳唱與演唱場合的集體感染,規訓著個人的思想與身體,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馴化的「柔順肉體」[1]。

其一

 

本校第一代校歌,是由音樂家日人葛原 繭所創作,歌詞中有相當鮮明的地方特色,包括地名與景物。事實上,日治時期的校歌大多如此,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教育經營事典》規定歌詞的具體內容應具有該學校的教育方針、理想、特徵與地域環境。本校位居濱海的基隆,歌詞自然含有大海的意象,而且這海是怒濤洶湧的海。但身為女校,歌詞中所說的凶險並非為了冒險犯難,而是說:「到了半夜仍怒濤激湧,教我永遠要雄壯堅強。」[2]

我們來看當時的基隆高女校歌,作歌:葛原 繭

朝風 清き 旭ヶ丘に
今日も ゑましく
射(さ)しそふ 日かげ
やさしく あれと  乙女子  我に
希望も  ゆたけく かがやき 昇る

夕汐よする  社寮が島の
海に  群れ立つ 
こごしき 巌
仇浪  さわぎ  狂はむ  夜半も
雄雄しく 強くと  さとすか 永劫に

四時の 眺め  つきせず たえず
日毎 栄えゆく
昭和の 園生
常盤の 色の  濃緑 深き
松こそ 正し  節操の しるし
由於文字的隔閡,昔日歌詞所透露的時代使命,因欠缺史料,讓後代學子難以體會原意,而筆者因緣際會找到當時校歌的旋律,但欠缺原譜,而就歌詞所透露的訊息,校歌創作約在1928年之後[3]。

 

故筆者想藉由還原當時校歌歌詞意境,來讓後人感受創校理念,特地邀請邱天來先生、張憶慈女士,兩位一老一少,就歌詞原意各自翻譯,以饗學子[4]。

邱天來先生版本:

風細細 日遲遲 旭崗曙色弄嬌姿
碧海藍天圖一幅 雲開嫩日影迷離
少女情懷感似詩
萬里晴空 滿懷希望願相隨

遠海餘暉接社寮
巖巖灘石擁寒潮
浪滔夜半喧囂裡
要示人生有指標

四季如春綠意濃
昭和學苑見時雍
森然可愛拏雲處
不改長青一福松

張憶慈女士版本:

晨風拂過山岡
今天的朝陽
也燦爛耀眼
有著少女般溫柔的我
希望也像日昇般大放光芒

晚潮湧上海邊群岩聳立的社寮島
到了半夜仍怒濤激湧
教我永遠要雄壯堅強

四季景色不斷遞嬗
昭和時種於校園內的植物日日繁盛
永恆常綠的松樹
象徵我正直的節操
從日治時期的校歌內容來看,透過熟悉的地方特色與自然景觀(旭崗、社寮島),賦予殖民者要傳遞給被殖民者的意義,包括政治上的 (例如服從日本天皇) 以及精神上的 (要堅強、努力、奮起) 。在歌詞中,敘事主體的配置也提及了當時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政治關係,亦即日本極力將台灣人民改造為日本皇民的意圖。因此,日治時期的校歌欲傳達的訊息,是大日本的精神,要台灣人民服從日本天皇,並且努力成為符合標準的日本皇民[5]。

其二

 

光復後,女中第二代校歌由楊德時先生所創作,曾於民48年來本校擔任音樂教師。

而就歌詞內容來看,符合戰後台灣的處境,要青年自立自強~「興中國責在吾曹」

猗歟吾校 天然風景好 青山環抱 碧海滔滔
祖國文化 融會貫通早 弦歌不輟 聲徹雲霄
我們要確定目標我們要堅守信條
崇樸實 戒矜驕 敦品勵學志氣高
自覺 自尊 自強 時光莫輕拋
基礎固牢那怕他 風狂雨暴
師生和諧 樂陶陶 興中國責在吾曹

其三

 

時至今日,其他學校有突破傳統,重新譜寫新校歌,像是百年老校中山女中,在100周年校慶時,邀請知名音樂製作人黃國倫作詞譜曲,寫了一首新校歌「快樂中山人」,歌詞曲調輕鬆活潑,『每個黃昏,楓林道的你,告別一天的功課和壓力,我知道又成熟一些,不論輸贏都充滿感激…』。
反思本校即將邁入百年校史,背負著光榮的過去,面對新的未來,勢必要有一番新的詮釋與期許。整合本校的願景,重新譜一首突破傳統八股和國家意識的校歌,全新詮釋新時代使命,來當作第三代校歌,紀念百年傳承,從現在開始,是可以考慮列入女中新氣象標的之一。

補充:
[1][2][5] 參考自 校歌的地理學分析:校歌作為教化意識形態的工具 (日治時期篇),賴彥甫
[3] 本校中山園在日治時期稱為「昭和園」,建於昭和3年(1928年),為慶祝日本天皇登基加上本校後方山坡樹木蓊鬱,毒蛇出沒,恐危害學子,故於該年12月24日完工,並立紀念碑~「昭和園」。
[4] 在翻譯的過程中,誠摯感謝黃春女士、張麗卿女士的協助,吳錫煌先生、郭逢時先生、張延先生的日文翻譯,邱天來先生、張憶慈女士的作詞。在此一併致謝。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