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的人才在哪?或說年輕人在哪?
也許人各有志,大家都在為五斗米折腰,所以目前看到在地方檯面上走跳的人都是老前輩,看不到年輕人…(老前輩也是人才,只是我界定在傳承,期望年輕人接棒這焦點)
這現象我感覺已經好久了,我加入鳥會十幾年也感覺會員人數一直沒增加,也曾幾次發文懇求在網路前的年輕人離開電腦,投入自己家鄉的保育與關懷行列,甚至期盼年輕人加入基隆的自然保育、文史…等團體,用行動來支持或關心基隆的生態與特殊的人文。(不然平常也關心一下這些團體也好)
因為我看到耆老逐漸凋零,少年人不見蹤影,出外打拼,老一輩的基隆故事與傳承,怕就斷在我們這一代身上。而基隆的生態之美,更是需要你實際去走一趟才能體會更深,也需要你參與保護,才能留給下一代。
沒有人關心或實際行動,很多東西與故事會消失不見的,基隆既然是你我的故鄉,有必要跳出來做一些事的。
當然,我想這些是我個人的囈語,社會很多元,每個人選擇表達與關心的方式不同,只是我沒看到罷了,而我自己也是沒有站上檯面。所以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去做,不要說別人什麼,牽拖一大堆。但我寫這篇,還是想要宣揚我的想法,「期盼更多人提筆記錄自己的故事、家族的故事…行有餘力再進而關心鄉里」,期盼更多人能認同。
***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2011/07/15】
「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學生彭仁鴻,發現宜蘭縣南方澳南安國中在去年梅姬颱風來襲期間受創嚴重,找來好友一起為學校規畫「創意閱讀實驗室」,暑假興工,預計9月完工;「要讓學校圖書館活起來」。
去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重創宜蘭,南方澳的南安國中「籃球場變游泳池」,教室窗玻璃全毀,仍在復建中。住宜蘭的彭仁鴻雖非南方澳人,了解後,召集清大、台大好友,組成「PRH團隊」,自告奮勇為地方做事。
參與成員包括:清大服科所蘇柔螢、邱敬詮,以及熱心非營利事業的前台大生上官良治,他們實地踏訪,並與校長李枝茂及師生、社區居民訪談,了解使用者需求,提出創意圖書館計畫。
彭仁鴻還拜訪了光泉文教基金會,得到執行長陳淑雲的認同,北部玉泉扶輪社也答應奧援,有了經費,總算踏出第一步。
他說,既然學服務科學,就要善用創新概念,學生決定將這座兩間教室大的圖書館,變身主題圖書館,一邊是常態圖書,一邊規畫成音樂、電影或貓頭鷹繪本圖書館,「這是一種複合式經營的概念」,讓進圖書館的人,都主動、快樂學習。
「台灣不少鄉鎮圖書館資源不足,一年購書費僅1000元」,加上圖書館缺乏與民眾及學生互動,使用率低,彭仁鴻希望這是一個起點,帶動各地有心年輕人,一起為在地文化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