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課堂省話王、網路意見王

這種情況可能也不只大學生,各級學校的學生也大都如此。而且是社會投射在學生身上。君不見在各種公開場合大都噤聲不語,但台下可能批評聲不斷,甚至黑函、檢舉信樣樣都來。

這平常生活習慣就是如此,除非學生他自覺想要改變,在上位者有雅量且願意協助打破這種現象,不然誰願意說話?誰願意說真話?

在教育現場,廖玉蕙教授寫道

…這種類似謊言競技場式的引導,正逐步摧毀孩子的想像力與真誠的心意,而我束手無策,只能乾著急,因為老師正用分數餵養順民,只要複製書上的道德教條,就能得高分!就因為這樣不當的引導,難怪學生既不必用大腦想問題,也不敢放心直陳內心真正的想法,他們總是不停揣摩上意,於是,無形中失去了珍貴的童心與思考能力…

所以利用網路匿名的方便,學生才敢放膽做自己,說出內心的想法,只是虛擬的世界,有時無法節制與約束個人,所以常常有些脫軌行為發生。

有些不太好的行為,真的要反省改正,有自覺得人們,可以從自己做起,試著做出一些改變吧!

***

引用文章 大學生 課堂省話王、網路意見王 

大學生 課堂省話王、網路意見王
2010/12/10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大學生愛上網發言,課堂上卻變成「省話王」?導演吳念真日前在世新大學演講時指出,現今大學生的通病就是在網路上意見多,但在課堂上都沒聲音,他去不少學校演講,問學生「有沒有問題?」都沒人提問,結果晚上回家上Facebook,才發現有很多當天聽講的學生來問問題,表示「大學教育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吳念真受邀擔任世新公廣系的一日業師,演講開場時謙虛地表示自己沒資格「當老師」,希望同學能主動發問,結果換來全場靜默,他直言「在網路上大學生誰都有意見,但面對面都鴉雀無聲,這表示我們的大學教育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吳念真說,現在獲取資訊的管道雖然多元、快速又方便,但不代表具有深度,對眼前的大學生是否能稱為「知識分子」也感到存疑,因為學歷不等於知識、知識也不等於智慧,人若沒有經過歷練,就算擁有知識也不會是智慧,他並坦言最怕遇到「覺得自己了不起」的新鮮人。

吳念真回憶,他國中時的暑假作業,有一次被規定要寫俄國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經典名著《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讀後心得,結果他讀得痛苦萬分,不知如何下筆,當時一位不識字的礦工告訴他,如果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就能讀懂,那這本書還算是經典嗎?讓他決定誠實面對,寫下自己實在看不懂的心路歷程,後來每位同學都交出滿滿的讀書心得,竟然只有他獲得滿分。

吳念真說,當時國文老師坦言自己都讀不懂《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國中生怎麼可能寫下讀後感?因此稱讚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無知,並說偉大的書一定有偉大的理由,看不懂是因為人生歷練還不夠。「我們都要承認自己的淺薄」,他說,不懂裝懂就會顯得膚淺,大學生應該知道「自己持有的東西是什麼」,自知很重要,不要騙自己。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