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番外):全台No:1基隆漁港

(番外):全台No:1基隆漁港

基隆漁港

↑基隆漁港陸上設施工程於昭和9年(1934)3月完工。主要有水產館、魚市場、珊瑚市場、漁業無線局、冰庫、燃料倉庫、空箱堆放處、商店、加水處等設施。

基隆漁港於1929年5月14日開始動工,1934年5月31日竣工,泊地面積23公頃,為台灣北部遠洋漁船作業的基地。建設漁港的經費為83萬4千日圓,日人同時將當時分散在基隆港區的各處漁船都集中到這裡來,使基隆漁港成為漁業專用港。一些漁港公共設施如加油站、魚類加工廠、製冰場、修造船廠、魚市場、漁業電台、測候所、水產試驗所、水產學校、無線電台等漁業設施相繼設立,是台灣最大的漁港,寫下基隆漁業史的巔峰紀錄。

漁港位於和平島與台灣本島所夾出的水域內,是天然的避風港。前身是金瓜石的金礦輸出港,當年的金礦運輸是從金瓜石沿濱海公路架設輕便鐵路到八尺門漁港(正濱漁港的右邊)後出海,如今八尺門的基隆原住民文化會館附近還有當時的隧道。

戰後,基隆漁港因係位於正濱里,故改稱正濱漁港。(本里在清代、日治初期,屬社寮庄八尺門的一部分;昭和6年(1931),改訂町名,八尺門獨立為濱町,本里乃屬濱町的一部分。民國35年,行政區域調整,濱町分為正濱、中正、中濱三里,本里即其中之一里。)而一批來自上海擁有良好技術與船隻的漁業人士組成「中國漁業公司」發展拖網漁業(今正濱漁港新碼頭與窪仔底交界的廢棄樓房即是該公司),讓戰後的正濱漁港繼續成為台灣北部遠洋漁業的基地。

↑位於基隆漁港內,營業額為世界第一,也是國內唯一的珊瑚市場。


↑基隆的珊瑚漁業自大正13年開始發展,但珊瑚的收成量年年不同。而後,總督府將珊瑚收成許可船限制在50艘內,不過實際上運行的只有30艘。

其後漁業發展迅速,原有碼頭漸感不敷使用,乃於1961年及1963年各投資290萬元興建魚市場突堤60公尺及北側加油突堤60公尺。省府於1974年省府委員會議決議興建八斗子漁業專用港,俟八斗子漁港完成後,正濱漁港漁船全數遷移至八斗子漁港,原址則供商港使用。但是,基隆地區漁業發展迅速,漁船數量大幅成長且大型化,八斗子漁港完成後並無法容納正濱漁港之全部船隻及漁業設施,致正濱漁港之遷移工作並未進行,後經各單位多方協調與會議之後,省府終於民國85年9月2日作成決議,即繼續保留正濱漁港為漁業使用,至此該港得以有明確定位。

由於該港位處基隆商港區域內,且自1974年至1996年間處於遷港之定位之中,二十餘年來始終無法投資整建,以致港區設施大多老舊破損,僅於1994年才進行正濱路南側小型船渠碼頭改善103公尺(水深-3.0公尺)及八尺門泊區碼頭改善66.6公尺等小型整建工程。

1996年政府確立保留正濱漁港作為漁業使用之政策後,為因應漁船大型化及持續基隆市漁業的發展,並提昇台灣北部漁業基地功能,即積極推動該港之建設計畫,於1996年完成深水碼頭之規劃,而自1996年11月辦理第一期工程,並已完成水深7.5公尺之深水碼頭180公尺及臨時拍賣場一棟(面積2,250平方公尺),第二期工程亦已於2000年3月開工,續興建深水碼頭197公尺。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