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全台No:1駝峰式調車場~七堵調車場
日治時期即已經規劃為預定地,光復後台灣經濟發展迅速,鐵路、客貨運輸量隨即增加,尤其在貨物運輸上,已成為本省內路貨運的大動脈。
因此台灣省鐵路管理局耗資5億2千萬元,於民國54年9月開始測量,57年2月動工興建,成為本省第一座駝峰式調車場,並於民國61年3月1日上午9時竣工啟用,七堵調車場主要的工作是擔任貨物列車的編組任務。
而其中七堵後站是在七堵調車場啟用時,一併設立的車站,原本的七堵站並沒有前後站之分,由於新設立的七堵調車場面積廣大,南北端長達三公里,將原本之鐵路以及行車方向一分為二,故新設立後站專供下行列車停靠。
在 七堵調車場完工時,係採用當時最現代化的「駝峰調車」設備,在車場中間是一座隆起的小坡,調車作業設有自動分類裝置及車輛自動減速器,按車輛的重量自動調 整至其應行減低之速度,每日約能處理調度2400輛車,而號誌設備均集中在號誌樓內的表示盤上,以利控制場內設備狀態及路線之應用情況,也可以減少需要調 車時就必須進行多方聯繫之繁瑣作業,同時S400型柴電機車也成為了七堵調車場改回平面調車作業時的專用車種。
後 來因鐵路貨運量逐年減少,貨運需求量大減,故79年6月1日起將七堵站由二等站升為一等站,以便辦理七堵調車場移交事項。於8月1日起,七堵調車場正式取 消並劃歸台北運務段管轄,人員與工作由七堵站兼管,83年7月起調車方式也改回平面調車作業,其「駝峰調車」設備及控制塔亦陸續拆除。
自94年8月3日起,因鐵路地下化工程而新建的新七堵調車場開始啟用,陸續取代南港調車場之客車調度及編組業務,同日起部份列車也改以七堵為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