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全台No.1榮獲日治時期「文藝台灣賞」的作家-周金波
周金波於1920年出生於基隆,因為台灣有「抽豬母稅」的習俗,身為長孫的他便隨著祖父姓周。兩歲時與母親前往日本,與在東京就讀日本大學齒科的父親楊阿壽一起生活,四歲時遇到關東大地震,遂與母親回到台灣。
1933年到日本就讀中學,隔年獲贈「伊索寓言」文庫本,開始接觸文學書籍。求學期間加入YMCA的聖劇研究會,並參與其在根岸小劇場舉行的聖誕節公演,參加右翼的壯士劇及其劇本的騰刻刷印與貼寫海報,並進入劇團文學座研究所。
自 日本大學齒科專門部畢業時周金波才21歲,返回基隆,繼承父親的長壽齒科醫院,與李寶玉女士結婚,三月於文藝台灣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水癌」,之後幾乎每 個月都有新作,1942年六月因小說「志願兵」獲得第一屆「文藝台灣賞」。隔年代表台灣出席第二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以「皇民文學的樹立」作為發言內容, 並被推選為大會宣言文的起草者。
二二八事件讓周金波三 次被捕入獄,其弟亦在此事件中遇難,雖然內心的恐懼讓周金波出現神經衰弱的現象,但對文學與戲劇的熱愛,使其於1953年籌組青天台語劇社,公演「小心火 燭」與「蜘蛛網」兩齣戲,往後還擔任電影「紗蓉之戀」的劇本與製作,拍攝「女真珠王的復仇」上下集、「秋風夜雨」上下集四部電影,並擔任基隆市地方戲劇比 賽評審委員達二十五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