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5:本市No.1北管提弦的詩人-周植夫

35:本市No.1北管提弦的詩人-周植夫

周植夫,本名孫園,字植夫,後來以字行。祖籍福建同安,出生於大正7年(1918),父親原任職清朝的硝防營,後棄官從商,選擇在 當時因位於淡水至宜蘭內河終點站而熱鬧繁華的暖暖定居。六歲時父親過世,靠母親幫人洗衣拉拔長大。八歲時就讀暖暖公學校,畢業後因家貧輟學,十四歲跟隨王 子清先生修習漢學。過目不忘,學養深厚。曾任職於基隆船塢

光 復後,從事承包工作,後來前臺北謀生,忙於工作與自己的事業,但從商之餘仍未偏廢讀書與拉絃。曾任職「中華藝苑」編輯。先後加入大同吟社、瀛社、庸社等社 團。主要的交社活動皆以詩社為主,與前大同吟社社長陳其寅摯交 51 載交誼匪淺,亦師亦友。陳其寅社長稱譽周植夫與張鶴年,可並稱為基隆的詩仙。

常與詩壇文人來往,詩名逐漸傳揚,出任「中華學術院詩學研究所」委員,開始在義務台北教導學生。「基隆市詩學研究會」成立後,又返鄉教學,到他門下求學的人日益增多,於是來往於台北、基隆之間,傳遞漢學文化。

周 植夫先生擅長北管音樂,當時人稱譽為「顧曲周郎」。名詩人羅尚認為周植夫先生可以與花蓮駱香林、臺北吳夢周,並稱為近代台灣詩壇三賢。民國八十四年因籌劃 國慶表演,在孔子誕辰當日,腦中風病發過世。門下學生收集生前詩作六百餘首,編為《竹潭詩稿》,由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作品︰

〈陽明山看花〉

卻從一雨掃餘寒,杖底千峰夕照殘,芳訊又傳滄海上,泉聲時出白雲端。

好花勾客來沽酒,明月邀人去倚欄,最愛滿園春爛漫,江霞相映欲流丹。

〈鶯聲〉

隔窗宛轉喚關關,只聽嬌聲不露顏,料是柳陰深處去,清歌猶繞滿春山。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