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3:本市No.1台語歌謠創作家-葉俊麟

43:本市No.1台語歌謠創作家-葉俊麟

一九二一年出生於基隆的葉俊麟本名葉鴻卿,葉俊麟是筆名。父親葉頭六、七歲才到台灣,「不能背祖」 的觀念很強,加上家中經營布莊經濟狀況也不錯,因此葉俊麟六歲時便被送到漢塾學習台語漢文,奠定了他往後靈活運用台語文字的基礎,也使得葉俊麟從小便對文學、寫詩產生興趣,十五歲便寫出葉家布莊門聯上「德望方殷師宴子、昌期裕後效陶公」的詩句。

由於喜愛文學藝術,十六歲的葉俊麟便曾在日治時期參加了舞台劇【蠢動的第五列】的演出,四個月後,他就發表了舞台劇處女作【潮流】,成為他往後創作的開端。

一九三九年,葉俊麟進入「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任職,在這裡,喜愛在公司陽台唱歌的他遇見了原本在東京歌謠學校任教的淺口一夫,淺口一夫收他為學生,教他發聲法、樂理、作曲、編曲、作詞等等,為他扎下深厚的音樂底子。

戰爭末期,葉家避居台北縣「頂雙溪」親戚家,直到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之前才搬回基隆,三年的避難期間,這位文藝青年為了生活,只好與太太葉吳秀鑾開小飲食店賣 紅豆湯等餐點維生。由於布莊已毀於戰火,搬回基隆的葉家開了家小雜貨店,但葉俊麟仍醉心於文藝,等到一九五二年父親過世後三年,雜貨店便因「入不敷出」而 關門了。之後,葉俊麟開過餐廳,曾到台北的貨運行、代書事務所工作,也曾失業在家。

三十一歲時進入唱片公司,他的作品為數甚多,在用字遣詞方面,都可看到他獨特的文學素養。家居三重時與洪一峰(臺灣歌謠創作者‧歌星)為鄰,合作寫下了《淡水暮色》、《舊情綿綿》等名曲。

五○年代,他曾大量引用日本流行歌曲,翻唱為臺灣歌謠,讓「白色恐怖」年代的台灣,不會完全沒有歌聲,《孤女的願望》即是其中之一。

葉俊麟走過順境,走過逆境,他一生的作品多達七千多首,令人懷念不已。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