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礦場
台灣二十大礦場中位於基隆地區的有十個,台北地區七個,竹苗地區三個。如取前十大煤礦礦場,則基隆地區有六個,台北地區三個,竹苗地區一個。由此可知,基隆地區在台灣煤礦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以下僅就光復後產量居於前四位的礦場作介紹。
1.瑞芳侯硐瑞三煤礦
以所生產的煤炭總產量而言,瑞三煤礦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全台產量最大的煤礦。自民國35年至79年收坑為止,瑞三總產量達6,741,118公噸,佔全台(相對期間)的5.23%。
瑞 三煤礦位於瑞芳鎮侯硐,臨靠著侯硐火車站,礦區範圍達1,852公頃,前身是日治時期顏雲年與日本人木村久太郎合辦開採的「久年二坑」。開採之初僅支援金 瓜石、九份地區所需要的燃料。不久,雲泉商會開採大粗坑煤礦、成立基隆會社,此坑即被併入會社,之後改名為「基隆會社瑞芳三坑」,也是日後「瑞三煤礦」名 稱的由來。之後瑞三由煤礦聞人李建興向基隆會社包租,光復後在短暫移交工礦公司後,民國38年李建興即向工礦公司承購礦業權,一直到民國79年收坑為止。
2.土城海山煤礦
產 量排名第二的海山煤礦位於土城市,礦區面積將近1,000公頃。此地原名山本炭礦,於大正4年(1915)由日人山本義信開創,戰後由工礦公司接收。民國 38年併入三德煤礦後更名為海三,民國44年李四川家族承購海三後改稱瑞山煤礦,但因易與瑞三煤礦混淆,於民國45年再度改名為海山煤礦,沿用至民國78 年收坑為止。自民國35年起累計,此處總共開採出4,664,634公噸的煤礦。
海山煤礦的本層煤厚達0.9公尺,加以傾斜度適當,所以礦場曾投入巨資引進割煤機提高採煤效率,並自製摩擦鐵柱配用鋼樑作為支撐。礦場在民國59年時雇工達1,522人,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大礦場。
3.平溪菁桐石底煤礦
石 底煤礦在今平溪鄉菁桐村,臨靠菁桐火車站處。本礦始於大正6年(1917),開採的煤層即為石底層。其主坑稱為「石底大斜坑」,開鑿於昭和12年 (1937),石底煤礦礦區範圍達1,621公頃,由台陽公司經營(民國77年讓出經營權),從民國35年以來所生產的煤炭總量排名在第三,計有 3,781,825公噸,礦場於民國84年收坑。
4.瑞芳深澳建基煤礦
相較於上述三大煤礦,建基煤礦是在光復後才出現的「年輕」礦區,是瑞三煤礦礦主李建興胞弟李建和於民國44年興闢,至民國76年收坑。礦的開採雖然年輕,但是產量卻很大,33年間總產量達到3,537,236公噸,在台煤中產量排名第四位。
建基開採的煤層屬於石底層田寮港系之海底煤田,此區煤層西側有露頭顯露於地表,但往東卻延伸沒入海底,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直沒有被開發。建基初期是陸域開採,直到民國55年完成海底大斜坑開鑿工程後才開始深部煤田開發工作,開採的最大深度是海平面下500公尺。
參考資料:遠足文化之【台灣的煤礦】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