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杜披雲

杜披雲﹙1931—﹚

基隆八斗子,一個傳統的漁村。不知多少年了,從海上漂來的無名屍骨,被收留在路旁的一座小廟,久而久之,變成供人祭拜的「八斗公」,保佑漁民度過無數艱苦的日子。冬天的海邊,淒風苦雨,很少人來這裡上香。他是一個老廟公,這個「阿公仔」名字叫杜披雲,在眾人眼中,一個平凡的「老伙仔」。

日治時代,他學過一點漢文,唸了「公學校」(小學)。終戰後,他唸了一年的水產職業學校(日語教學),也就輟學了。然後,他跟著家人捕魚,在故鄉結婚生子。四十歲時,他去當商船船員,跑過三十幾個國家。六十歲時退休了。有人請他幫忙看廟。這樣的一生,或許就是討海人的宿命了。

但是,這個年老的討海人,卻做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他交出總共三十多萬字的《風雨海上人》﹙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0年7月﹚的長篇小說。從小到大,他聽很多長輩說過大海的傳奇、八斗子的往昔。那些故事,從清朝乾隆年間,一直說到日治時代。然後,他的親身經歷接了上去,構成一段大海和故鄉的歷史,深深印在腦中。這部小說,以日治時代到台灣終戰後為背景,描述八斗子一群討海人的故事。杜披雲把聽長輩講的和自己經歷的種種,集合在幾位小說人物的性格和遭遇上,構成一部歷史、鄉土和浪漫的作品。

杜披雲曾親眼看到的景象,例如在海裡挽石花的海女,在海上鏢丁挽(追捕旗魚)的漁船,狂風巨浪的海難,以至於日治時代末年美軍轟炸台灣,群機從海平面突然出現的場面,一一化為小說情節,那是作家無法憑空想像的。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