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談深澳電廠的開始

地貌照相

當時要到深澳廠址,其行也難。正規交通只到基隆市的八斗子。從八斗子至深澳,當時尚未開闢公路,需沿海岸地帶走山路約4公里,崎嶇難行,最末還須穿越建基煤礦的煤場。

時約民國45年春季,作者(當時任火工處機械課長)與趙迺驥兄(當時任火工處電務課長)自台北搭公路局班車至基隆市轉乘基隆市公車至八斗子,然後下車步行,翻山越嶺,邊走邊找路,到達深澳廠址地區,已是下午2點多鐘了。我們在四周看了一圈,當時廠址區域大部份為水田(請參閱原貌照片),西側山坡則呈梯田之狀。日後興建一、二號機廠房之處,有一沙堆,沙堆南面為一直立岩壁,岩壁高約70公尺,長約200公尺,壁前空地即日後安裝3座鍋爐的後段設備,如除塵器和排煙脫硫設備之處。當時看完後,我們便採取行動,取出布包內所藏的攝影機,只敢小心地露出鏡頭,拍了一張,另在對角再拍一張,後來二照合併,始呈現廠址全貌。

深澳廠址的定案

民國44年北部火力擴建工程完工後,台電需要在台灣北部擴充電源,要尋覓火力新廠址,當時叫第三火力,深澳便列為候選名單中的第1名。嗣後火工處在淡水河下游的右岸,有一片無房屋的山林地,地名竹圍,亦可用作新廠址,乃與深澳進行第三火力的廠址比較。由於深澳距離煤礦較近,當時在瑞芳以及侯硐地帶有不少小煤礦正在開採,而且循環冷卻水的取用,深澳也佔優勢,故比較結果以深澳較佳。當時並進行初期地質鑽探,以搜集廠址基本資料,後經公司延聘海外地質專家來台,查證地質斷層情況,經專家審閱當時已有之斷層資料,並赴深澳查看鑽探取出之地層樣本,結論是深澳廠址附近地區無活動斷層,深澳廠址便由公司批准定案了。

資料來源:從廠址土地原貌照相,談深澳電廠的開始   作者:周石泉

此篇文章有原址未開發前原始地貌的珍貴照片,可以一窺當時濱海漁村人文景象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