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66:本市No.1藝文殿堂-基隆公會堂

66:本市No.1藝文殿堂-基隆公會堂

公會堂是日治時期全臺各城鎮皆設立的設施,其源自於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為了積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推行地方改良運動,其中獎勵設置公會堂,以貫徹公民教育的施行。公會堂作為殖民者統馭殖民地的教化設施,同時也是臺灣近代化傳播的重要場所。臺灣各公會堂所建立的目標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在建立的過程、以及對地方的影響性卻各有不同。 Continue reading “66:本市No.1藝文殿堂-基隆公會堂”

68:本市No.1電影院-基隆座

68:本市No.1電影院-基隆座

基隆座

基隆市第一家戲院「基隆座」,根據《台灣日日新報》(1908年2日2日)報導-「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六個演藝場所先後完成,實行開發並同化台灣之理想….高松活活寫真(電影:台北記者稱為「活動寫真」,新竹記者叫做「活動幻燈會」)的第一開催場台北朝日座,第二開催場基隆基隆座,第三開催場新竹竹塹俱樂部,第四開催場台中台中座,第五開催場台南南座,第六開催場台北演藝場…」起因為高松活活寫真全台播放電影,因為電影十分賣座,但場地為臨時場所,故高松豐次郎即在基隆硝船頭街覓地興建新的戲院。 Continue reading “68:本市No.1電影院-基隆座”

55:本市No.1荷蘭人遺址-和平島蕃字洞

55:本市No.1荷蘭人遺址-和平島蕃字洞

↑十七世紀?遺物基隆社寮島蕃字洞記念石文

創建年代:大約於1664年(西荷時期)
和平島舊稱大雞籠嶼或社寮島,由單調厚層塊狀砂岩及頁岩與粉砂質頁岩互層組成。附近的海岸屬沉降海岸,加上氣候影響及海水的侵蝕,形成了獨特的海蝕景觀,如千疊敷(又稱為豆腐岩)、萬人堆及蕃字洞。
Continue reading “55:本市No.1荷蘭人遺址-和平島蕃字洞”

58:本市No.1最多古碑文的名勝古蹟-仙洞巖

58:本市No.1最多古碑文的名勝古蹟-仙洞巖

「仙洞巖」位於基隆市港口西北側的山崖下,為一處天然海蝕洞,幾萬年前這裡的山崖經過海水長年衝擊侵蝕,才形成了今天奇異的洞穴景觀,相傳曾有仙人在此修行得道,遂有此名,仙洞巖附近在清朝時期即是基隆重要的軍事要塞,中法之役,法軍便是由此上岸攻取基隆。 Continue reading “58:本市No.1最多古碑文的名勝古蹟-仙洞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