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3 月

2013

上山拜訪洒灰蝶

舉凡民主政治、反核、環境教育…這些理念或運作模式皆不是一蹴可及或是天上會自動掉下來,重者都是需要犧牲奉獻,流血流命,輕者則是要親身力行、自我要求…

在【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裡有句話,深得我心…

…「十年前,有人在這裡問我:何謂革命?我告訴他,革命,就是要讓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饑,不號寒。十年過去了,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我從他鄉漂泊重臨,革命於我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假如再道何謂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作革命」!

對照社會上瀰漫清談風氣、只要求他人、政府,不會要求自己,各公益團體組織成員少見年輕人的身影,自己的土地(或說利益)自己不保護…我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我這老頭子只能簡單要求自家小熊們,戴上鳥會徽章,代表榮譽與責任,咱們黑熊家族從關心自己故鄉做起…

Continue reading “上山拜訪洒灰蝶”

台灣商工銀行

台灣商工銀行就是第一銀行的前身之一^^

地點約略是在信四路、義一路57號

…台灣商工銀行起源是於1910年5月5日由荒井泰治等29人發起,打算集資100萬圓設立本土的新銀行,創設目的在於協助商工業發展,原先預定取名為台灣興業銀行,不過後來開會決議採用台灣商工銀行的名稱。經過幾天就招募到1,382名股東,募集資金逾25萬圓,已超過預定資本金的四分之一,便於6月21日召開第一次股東會,台灣商工銀行在阿猴街,也就是現在的屏東市設立,由山下秀實擔任第1任頭取。8月11日辦妥會社登記事宜,隔天正式開始營業。

…台灣商工銀行於1912年7月1日合併台灣貯蓄銀行,因承接貯蓄銀行的業務,因而將本店搬遷至台北市,地址在台北市大和町4丁目1番地,資本金也因合併而增加至115萬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經濟不景氣,使得新高銀行和嘉義銀行出現經營困難,台灣商工銀行於1923年7月再合併這2家銀行,並辦理增資至1,600萬圓,擴張至48個營業據點,一舉成為台灣本土規模排行第二大的銀行,僅次於台灣銀行。但還是受到1929年的全球經濟大恐慌影響,金融業哀鴻遍野,台灣商工銀行也不得不辦理減資至500萬圓。

資料來源:林小昇之福爾摩沙大探索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商工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