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瑞慈宮後方產道天一宮、保女廟一探

這次探索瑞芳瑞慈宮後方產道的山區^^

產道盡頭是三爪子坑路271號,為一石頭屋,這在山區算蠻少見的,因為成本較高,石材來源猜是來自附近溪谷。屋主說古厝有90年的歷史,在那時代也算不容易,古厝居高臨下,展望不錯^^

戰後的山區居民大都棄農從工、礦,只是不知此地當年開墾景象如何,只能站在此地想像。

此區民家不多,行走山區我總會不禁感慨先人的辛苦,在山區生活不易阿…宣教士馬偕曾在著作中提及:「台灣日光強烈,溼氣很重,所以動植物的生長都很快。全島很少不毛之地,巖石上也有青苔蔓草,野樹上都有藤蘿纏繞。但是因為生長既速,朽腐也快,所以台灣有一種最兇惡的疾病,就是瘧疾。」

然後再環視台灣各地,漢人的住宅環境特色就是髒亂,居家附近的垃圾滿坑滿谷(會不會形容的太過度誇張?)這到底要如何視而不見啊?

後轉往天一宮一探,最主要是走走看看並確定登山路線入口,這裡倒沒什麼特色,台灣民間崇拜鬼神之盛,宮廟之多要如何說起?我個人是期盼在我這一代之後能漸漸改善這種風俗。

最後再前往保女廟一探,在路頭發現媲美員山子分洪道的「三爪子坑溪分洪隧道」

保女廟:建立於1944年,於1982重建,推測於這時再加蓋祀奉釋迦牟尼佛的廟宇在其旁

由其廟前對聯猜測,應是供奉某位保境安民的女性先民。在廟前對照山勢,還有上游的分洪道工程,或許可以猜測此地在雨勢極大時,是非常兇險的…

此行相片不多,講解力不強,或許有機會在補囉(窘)

路線圖跟3D地形圖請參考:瑞芳瑞慈宮經保女廟登蛇子崙山O行走探勘

從3D地形圖可以看出,要走金字碑古道,應該還是沿著基隆河岸前行,要翻過蛇子形山太累人了(窘)

若是要去十分、平溪,根據台灣堡圖(1904年),由蛇子形可經烏塗窟至魚寮,此南北向的古道,在宜蘭鐵路(1922年)未開通前,是當時由瑞芳通往三貂嶺的必經要道。

延伸閱讀請看這:  三爪子坑溪分洪隧道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