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或許是認識城市的一個好方法^^
走著走著,看著這都市建築,或許可以用一首歌來形容這城市的都市住宅計畫特色…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在,嘰哩咕嚕滾下來。
怎麼說呢?
隨著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生活型態所伴隨著種種問題,因外出不便而困頓在家,這或許是本市的一個特點(囧)
當年怎麼來、怎麼去,怎沒算到今日如此這般?
這讓我想起我父親曾說先祖當年來台,第一個落腳處是在松山,因為沒柴燒、生活不便,所以就移居汐平山區…(心裡os:當年要是沒遷徙,說不定我現在就是田僑仔啊…)
怎麼來?從跟居民訪談或閱讀庶民文字記載,就可略知一二,我就不明說了。
而城市的建築美學,用下列一張圖來對照今昔,或說來比較三個朝代的美學,就如台北的忠孝引道拆除之後,北門重現所導致的美學討論(冏)
怎會導致現今這般模樣阿…
↑天神町、劉銘傳路口,網友阿KEN提供
除了美學問題,這城市的都市計畫以現今我的眼光來看有著太多問題,且到處都是。問題既然已經存在,首要任務就是正視問題,然後期盼未來藉由都市更新來慢慢解套,或是…這問題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讓它自然更替演化吧!(文按:這新聞有提到這房舍建築的演變…)
以下我就不詳細列出地點,留給各位一個探索的樂趣吧!這區塊有三個朝代的歷史遺跡喔~產權的複雜度,眼尖的人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因為這裡以前是日人的高級住宅,所以出入的都是高級軍官或主管,所以之後才有台鐵、中船、警局、署基、軍方…的產權之別,連礦業鉅子顏雲年也有房舍在此。)
↑建於日治時期,主祀神衹~釋迦牟尼佛。本由在家居士住持,後近年由出家師父接任住持。
↑天益祥闡道院,主祀神衹~道姥天尊。因管理人前往大陸十多年未回,現只靠信徒參拜並清潔寺廟
社區的老化在未來會面對怎樣的問題呢?下列文章所敘述的是否會成真呢?
哈~你說呢?
開春第一件事 趕快賣房子! by 劉黎兒
…另一個台灣房產必須注意的是至今房產都只看地點、坪數等,根本不大在乎建築年數,經過這次台南地震,台灣人至少對房產會開始萌生折舊概念;日本因為是地震國度,因此房產的折舊觀念很強,平房或木造洋房幾乎是20年以上房價就歸零,只剩地價,公寓大廈則是35年就房價歸零,只剩持分面積的地價。
實際買賣時,折舊更高,加上手續費等非常高,在日本買房本身,即使沒去住,就要先賠1成以上。
老公寓大廈問題更嚴重,因管理會愈來愈荒廢、失控,居民老化或貧困化,繳不起管理費及修繕費,或許多居民年老失智,堅持自己已繳費,有理說不清,大廈年久失修而出現龜裂等,其實早就貧民窟化;東京郊區就有這類問題大廈,甚至每戶只賣一兩百萬日圓,也脫手不了。
東京也有些高級大廈因為業者大量賣給中國人等,屋主半數以上都是外國人,也都不好好依法組成管理委員會等,或管理委員會無法順利開會及收到管理費、修繕基金,房產本身也會大掉價。
補述:105.3.7 這篇新聞應該可以說明本市的住宅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