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也是耽擱許久的紀錄(慚愧)…
純粹想看這裡的「柑仔店」,並看看這漁村的房屋建材跟結構,而路徑的彎曲,也反映出庶民的生活模式…
而我路過此地的次數不計其數,但就是沒有特地繞進來尋幽訪勝,就這樣寶物從眼前被忽略…
***
〈台北都會〉打開漁村生活史 瑪鋉居開放觀光
2014-08-12/記者俞肇福/自由時報
新北市萬里區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地質景觀遠近馳名,但是野柳漁村還有野柳先民居住的老宅藏身於現代建築內,外地人很難發現;新北市萬里瑪鋉文化生活協會為了保存先民曾經於野柳漁村生活的歷史紀錄,向老宅後人承租老宅並修繕整理,不定期開放給民眾參觀。
瑪鋉文化生活協會理事長林松堯表示,這棟房舍原來住的長者離開了,後人並未住在現地,協會以一年租金三萬六千元承租,並且找來工匠師傅修繕破舊門窗及梁柱;林松堯說,他們跟協會志工還到處尋找陀螺古童玩、蓑衣、紅眠床、廚櫃、磅秤及修補魚網等,讓民眾在老宅中體會先民昔日生活。
首間柑仔店 老宅憶童年
林松堯說,這棟名為「瑪鋉居」的老宅是野柳漁村的第一棟柑仔店,早年野柳漁村居民要買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漆、漁具、零食等生活必需品,都會在這裡購買補足;除了是民眾的柑仔店,也可說是婦孺閒話家常的資訊交換站,更是兒童的幸福工房。
野柳居民蕭式棋說,早年漁村居民生活艱苦,居民多數與大海搏鬥討生活,就連野柳漁村女性被生活所逼,除了要照顧家庭,還要下海摘石花菜、髮菜、撿貝類,現在人給她個美麗稱號「海女」,其實背後是為了家中生計不得不為。
蕭式棋說,在野柳老宅「瑪鋉居」中所見的古老日常生活器具,就讓他想起昔日幼年時光,雖然他現在六十歲,但是那鮮活的童年記憶彷彿就像昨日。
林松堯說,協會承租「瑪鋉居」老宅後,由協會志工定時入內打掃維護,去年協會曾經推出五梯次的「到野柳吃討海飯」活動,受到許多台北及新北市民眾熱烈參與;今年尚未推出漁村探索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瑪鋉居臉書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