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隆的巷道風情,今天來到「馬稠巷」^^
指今中船路14巷的巷子。據云本巷在日治初期為日軍養馬的地方,有小溪自今中正國小流到本地供馬匹用水。大正2年(1913)本地因東北側坑谷闢為基隆第二尋常小學校,(後改為日新小學校,即今中正國小),乃被填平為建地,有許多利用三沙灣澳的琉球漁民居住本地。因曾為養馬場所,臺灣人乃慣稱「馬稠巷」。
…本社區原名為三沙灣漁港.起因日治時期第二期築港工程中.將三沙灣闢建為漁港,此工事於1910年開工,翌年完工. 二沙灣也於同時間闢為日陸軍運輸部小艇碼頭。三沙灣漁港在八尺門漁港未擴建前為基隆主要漁港,周邊設備如魚市場、製冰廠、船舶修理廠等相關產業林立,俗稱「水產窟仔」。
…1971年配合基隆港擴建工程將原漁港填平,所得新生地建平民住宅及中正國宅,並向外拓寬為中正路及東岸碼頭。在民國60年(1971年)道路拓寬新增海輔新生地.三沙灣從此而生.三沙灣含蓋:中船里.正船里及入船里.
此區被兩山所夾之勢,在基隆太常見了,非常平地狹小與山坡陡高,為了求生存,戰後移民紛紛入駐建屋…
中船社區簡介:
中船社區為一老舊社區,大部份為漁民階層和勞工階層。
民國五、六十年代,漁業景氣的時候,生活過得還可以,而港務局的碼頭工人和中國造船廠的工人,只要肯拼,生活過得也還可以。
近年來,因為航運及漁業的沒落和基隆港的沒落,大家的日子過得很辛苦。社區內的年輕人因為工作不穩定,很多人都娶外籍新娘,而形成所謂的越南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往外地跑,而把小孩托給父母照顧,而形成所謂的隔代教養問題。
從中正國小的學童統計,單親家庭加外籍新娘的家庭比例已接近了二分之一。
↑有意思的老房子,已不多見
↑地藏廟後的巨石
↑日益少見的雜貨店
↑防空洞
***
探索完之後,順道到隔壁的36巷走走
中正國小
始創於大正2年(1913),當時稱為「基隆第二尋常小學校」,是日本人子弟就讀的學校,其後再改稱「日新小學校」。民國35年,改為「基隆市立中正第一國民學校」;民國40年改稱「基隆市立中正國民學校」。(童裕昌,1956:245;《基隆市大事記》,1981)民國57年,因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又改名「基隆市立中正國民小學」。
百年老校,如今周遭被建物包圍住…
1955年來台的大陳義胞,不少人也住在此社區…
↑通往基隆中正國中,前身是基隆市立第五中學。這塊山坡地在民國38年時,是軍營所在地,有許多國軍駐守,後荒廢。
位置參考圖:
↑此圖可以判斷相關位置 資料來源: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