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年來在大考中失常的學生不在少數,原因不外乎感受到考場的莫名壓力,計算錯誤、遇到困難的考題不知變通,並做適當的時間分配。如能藉由解出簡易題來舒緩壓力,進而能解決更多中高難度考題,是考試得高分的密技。
在這學測最後倒數、緊鑼密鼓的階段,學生除了針對不足之處自我加強(IQ),在EQ方面的訓練,少有著墨,大多只是上課時口頭分析,讓學生自行體會。
所謂EQ方面的訓練,指的是在壓力之下,如何執行「先做會的」跟「當機立斷」的解題策略,來面對壓力。戰略就是有效率的「追求高分」。
一份考卷並不是所有題目都要做、都要會,而是先挑選自己有把握的,這樣解題的時間壓力會獲得紓解。一份試卷,按照評量準則,會分成簡單、中等跟偏難三種程度,大多數學生其實只要挑戰中間偏易的題目即可,這樣你需要解題的題數會減少約略30%。例如一份試卷有20道題目,在總時間80分鐘之下,每道題約略有4分鐘解題時間,但如果你先審視完試卷,先挑選簡單與有把握的(挑戰中間偏易的題目),約略有14道題,這樣解題時間就從4分鐘放大到約略6分鐘。
而歷年來學測,數學均標是6級分,約7道題,這樣每道題約略有11分鐘解題時間,如能全對,你就贏一半人了。
這樣有何好處?
解題有品質跟信心會增加
時間充裕之下,在一些計算細節上比較不容易犯錯,且願意去挑戰中等程度的題目。這樣一出手就務必要拿到分數,而不是花了時間,卻算錯或算不出來。
做對了幾題之後,信心會跟著增加,壓力會減輕,這樣平常累積的功力跟靈感,會源源不絕的跑出來,愈算愈順手。
一些難題或是較花時間的題目(大多是多重選擇題),「當機立斷」先擱著。等拿到基本分之後,在重新驗算的階段,再回過頭來挑戰它,在愈算愈順手的情況之下,有機會完成解題,考出超越平常實力的分數。
你該這樣想,這些難題本來就不是設計給我做的,我能解決它,是我多賺的。
當然,你要願意承認自己是哪一種程度的人。
接下來,我決定要花2節課時間來做這壓力試驗,應該可以在校方、家長、學生之間得到平衡,而不會干涉到我做這教學實驗。
作法是安排考試時,在過程中製造一些干擾(音樂、怪聲、說話…),來製造學生心理的壓力與煩躁,而事前都已告知心中要把握2個原則:「先做會的」跟「當機立斷」,而不要理會外界的干擾。希望藉由這2次實驗,學生能學會面對壓力,也能切實執行解題策略,進而得到高分。
至於在班級實驗的成果,由於很難量化,我無法提出佐證。只能說,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實驗,一般人如能面對壓力並化為正向動力,大都會改變自身的侷限。
希望多年以後的學生,能談談這項教學實驗對她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