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益豐坑、益豐煤礦、三合煤礦

益豐坑、益豐煤礦、三合煤礦

1949年益豐坑屬台灣煤礦分公司七星煤礦,礦號為礦業字116號(原日治時期礦號2764),台濟採字426號,範圍友蚋、五堵,礦區面積40公頃19公畝64公厘。另有台灣煤礦分公司所有之礦業字171號(原日治時期礦號2073),範圍五堵,礦區面積53公頃16公畝76公厘;礦業字175號(原日治時期礦號2330),範圍汐止、鄉長厝、保長坑、茄苳腳、樟樹灣,礦區面積1049公頃80公畝69公厘;礦業字194號(原日治時期礦號2566),範圍五堵、六堵、瑪陵坑,礦區面積87公頃6公畝41公厘,三礦號與礦業字116號合併施業。

1954年調查,梁廷幹於1950年10月向工礦公司價讓益豐坑開採,礦山名益豐煤礦,礦業主益豐煤炭公司包採, 礦場位於友蚋友一里,土名內鳥仔頭(華新一路126號所在坑谷)。俟因資力不濟,復於1953年12月轉讓李儒德接續經營,礦山名三合煤礦,礦號為礦業字1168號、台濟採字1320號,範圍五堵、六堵、友蚋、瑪陵坑、保長坑,礦區面積220公頃88公畝27公厘。 礦場距五堵火車站2.88公里,降煤以輕便軌道運輸。礦區面積計220餘公頃,煤層屬石底層,可採煤層為上層、本層及下層,現開採本層及上層。煤層厚度平均50 cm,走向北東40度,傾斜向南22度。煤質屬煙煤,可為工業燃料之用,產量自1952年起,每月平均已達1,000餘公噸,如加擴充開拓,每月產量可達2,000~3,000公噸。最大月生產1,600公噸,貨交煤業工會、窯業。該礦有沿層斜坑一道,高寬皆2.1公尺,坡度22度,長達850公尺。風坑一道,高寬皆1.8公尺,與斜坑平行掘進,計長732公尺。採煤方法係房柱式及長壁式合併兼用,全賴人力掘鑿。內外礦工有150餘人,採裡工制,設有工寮五棟。

後因三合煤礦已開鑿斜坑達4,500尺,且礦區面積僅200餘公頃,難作大規模開發。遂於1956年3月改組為三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興,總經理李儒德,擇七堵區堵南里溪頭街籌設新斜坑。礦號為礦業字175號、台濟採字1321號,範圍五堵、六堵、茄苳腳、鄉長厝、保長坑,礦區面積1175公頃90公畝85公厘,礦山名三合煤礦六堵礦場;並與礦業字186、758、1293號,台濟採字2532、2477、 649(1966年改為台濟採字2700)號,合併施業。此後位於友蚋之舊礦遂稱為三合煤礦一坑,位於溪頭街之新斜坑稱為三合煤礦本坑,以台車運至六堵裝煤支線站0.5 公里。 新礦區乃合併前工礦公司、農工公司之若干休眠礦區,蘊藏煤炭估計約1,500萬公噸,並在美援協助下進行。該礦煤質優良,塊煤7,200卡羅里,水洗屑煤6,900卡羅里,為開發台灣深部煤田之嚆矢。 1959年2月,本卸內1,730台尺與800公尺長之排氣坑貫通, 後歷時3年餘,1960年1月將南北相距1萬餘台尺之坑口貫通出煤。

1961年調查,以斜坑模式開採石底層,本坑月產量平均1,523公噸,一坑月產量平均5,167公噸。 1962年統計,計有礦業字175、186、758、1168、2161號,5個礦區。 1968年三合煤礦放棄傳統人力採煤及前進式採煤方法,而分別使用機器採煤及後退式採煤,採煤效率比現行一般採煤增加三倍半,成本降低約百分之五十,是台灣第一個使用剝煤機採煤成功煤礦場。 1970年因經營困難而收坑,月產6,000公噸, 歷年總產量為962,452公噸。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