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德和煤礦

德和煤礦

(1)礦山名沿革
四腳亭十六坑(1924)→基隆二坑(1929)→永隆坑、德和煤礦(1946)

(2)煤礦場演變

位於碇和里東碇路影劇新村站附近。本礦區前身為1924年開坑的四腳亭十六坑,1929年改稱基隆二坑,礦區番號為401、811。

1946年8月,曾阿富向台灣煤礦有限公司籌備處基隆煤礦包租經營,1948年5月礦名為永隆坑(德和煤礦),經理人鄭寶臣,以斜坑方式開採。 1952年12月,台灣工礦公司記錄為「永隆坑」,經營人為詹文通,年產量100公噸;同時「德和煤礦」經營人曾阿富,礦業字號574,後切割為礦業字號2155。 同一礦區有二個礦名,是因為承包商之間同為股東或是熟識,為增加利益,經礦權人同意借區,各挖不同煤層,礦權人再加以抽成。 1952年礦業主為盧金水,勞保投保人數為131名,礦名為「永隆坑德和煤礦」。 1954年,《台灣之煤礦》一書記載,德和煤礦又稱「永隆坑」,經營人曾阿富,最大月產1,500公噸,貨交鐵路局、聯勤,以輕便軌道運至暖暖火車站輸出。 1956年12月向台灣工礦公司價讓礦權及設備,煤種屬燃料煤,有主斜坑一坑,又斜坑一坑。

歷年來煤礦場丟棄的廢土石,在煤礦場旁山谷形成小山般的土堆,直到東碇路開通,將廢土堆剷平蓋起碇內國中,後於1967年收坑。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