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來本校分享,講題是「走進一片海」。
廖先生分享從年少時的困頓與個性上的缚繭,逐一透過大海,透過自然的苦行,才成就今日的種種。
親愛的朋友 當你讀我
在陰霾的海面上
請不要只注意波浪緩緩的秩序
請在仔細揣想
那在極深極深的海底逐漸凝聚
一直不曾顯露的
狂亂的憂傷 -席慕蓉:「忠告」
講題有:
- 有山有海,我們的生活舞台
- 徬徨的海
- 走向海邊,走到邊緣
- 憧憬的海
- 跨界出航,依海為生
- 大海是深邃的書頁,海面是寬闊的稿紙
- 遇見海上鯨靈
- 一旦跨出就停不下來的海平線追逐
海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呢?
人類站在山頭,常不自覺展開雙臂,這是否在潛意識裡,想要展翅變成一隻鳥?
你是否看見凶猛的鬼頭刀追逐飛魚背後的溫柔?
你是否看見海洋?
你如何對待生命?是將牠踩在腳下,還是給牠美麗的姿態?
我們是要採取封閉自己,蒙著眼睛假裝牠們不存在,還是要站在高山感受山的渺靜,站在海顛感受海的流動?
裝有一個米杯大小的吻仔魚,裡面有5仟4百多條生命,享受口腹之際,種族覆滅…
從廖先生的分享,我想起基隆鳥會的沈振中先生,兩位同樣都經過苦行,同樣從自然界裡吸取養分,進而提升、改造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且與眾不同。他們都承受很多壓力,但堅持理念,走出自己的一步,證明了自己的抉擇。
最後廖先生期勉女中學子~「走出自我,航出海島」。
而我對自己的期勉是什麼呢?
我想起一個寓言故事,是一位窮和尚到南海取經的事蹟,在我小時候的課本有提到。
…相傳古代四川有一位窮和尚和一位富和尚。
有一天那位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要到南海去取經,你覺得如何?」
富和尚問:「你怎麼去呢?」
窮和尚答:「我憑著一雙腿,兩隻手捧著一個缽就夠了。」
富和尚納悶的說:「好幾年來,我一直想買一艘船到南洋取經,卻都沒有成行,你又憑什麼能去呢?」
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南洋取經回來,去找富和尚告訴他取經的過程,富和尚聽了以後,既感動又慚愧!
在教育現場,我是一位汲汲於鑽研理論,紙上談兵的人,還是一位在確認大方向與目標之後,便以積極的行動來迎向挑戰的人呢?
「讀書人不怕缺了口跟手,只怕缺了腳。」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