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小弟前往中研院與《台灣生命大百科》的資訊團隊碰面,並對《台灣生命大百科》的計畫作進一步的了解。
此計畫和先前2008年時的構想,與TaiBIF的合作方式是連慣性的。
但目前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因為林務局已經提供3年經費,且有資訊團隊協助開發程式,該團隊2010年開始與EOL合作開發模組,已有初步成果。
該團隊所承接的計畫符合我多年來的願望~建立「資料庫」,也期盼我的故鄉~台灣,能成為華人世界的第一等。
所以目前個人及「自然攝影中心網站」是支持該團隊的計畫。
而該團隊也會釋放與該站同樣介面的durpal網站程式的「物種名錄」模組,讓更多社群與個人可以建立生態資料庫,進而合作與互蒙其利,再藉由《台灣生命大百科》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所以接下來可以思考,我們可以為自己家鄉做些什麼?
我是打算為基隆鳥會與所服務的學校建置「生態資料庫」,而「自然攝影中心」在未來,也許會轉型,建立一個全新的第四代網站,提供會員更好的服務。
參考:
中研院的「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的網址:http://taibif.org.tw/
台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的網址:http://eol.taibif.tw/
附上2008年時的構想^^
***
2008.4.10下午與小廖在暖暖教師研習中心與中研院的邵廣昭主任和2位研究員及cyst007商談,接著晚上在小廖家中整理下午會商的初步共識是:
由於我們自然攝影中心本身沒有能力與經費獨自完成建設台灣「生物百科資料庫」,而中研院的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站(TaiBIF)則需要台灣數萬種生物的影像資料及觀察紀錄,且該網站是一種國家級的永久計畫,需長期之努力以充實內容,而且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應用與民眾的需求,也會隨著改變。
因此為了各自的夢想,也為了替台灣建立一個充實的資料庫,所以目前小弟初步與小廖的共識是,雙方朝合作的方向努力。
影像資料包括每一物種生活史中各階段的生態照片、標本照片和影像短片,以及照片的GPS經緯度和時間,觀察紀錄也需要GPS經緯度資料。
這一點亟需要民眾大力支持
共同願景:
充實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和資料庫的內容,造福下一代,希望將TaiBIF打造為華人世界的第一等。
初步作法:
1. 於本站論壇闢建一個討論區供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站工作團隊與本站會員的對話窗口,目前邀請cyst007 做居中協調的負責人,將會員的意見轉給TaiBIF團隊參考,也請TaiBIF 團隊來此說明他們目前的工作進度及未來的目標,包括設計的理念,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加入,提供影像資料與觀察紀錄。
在這個討論區裡,TaiBIF團隊可以接觸到對建立資料庫有興趣的伙伴,也聽取大家對於資料庫的期待與看法。
2. 中心站在支持的立場,鼓勵會員將手中的資料提供給TaiBIF。
3. 經由這窗口,雙方建立合作的管道,並介紹引薦會員參與TaiBIF的相關計畫。
4. 建議TaiBIF網站將目前的留言版改為簡易論壇形式,以方便網友聚焦討論,而其定位是在生物百科的資料庫形式(需求、功能與介面),是朝建立正確資料及收集各項資料以代表台灣與世界接軌。
而網友問題的解答與討論,則由民間的網站例如本中心來完成,所以也建議邵老師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本站交流互動、蒐集資料,一起學習成長。
5. 建議TaiBIF網站近期內參考相關網站,修改目前的生態照片上傳與查詢系統,使其功能更完整,包括影片與觀察紀錄、表單下載、整批照片上傳、匯出與匯入……等功能。
關於「自然攝影中心」的未來:
目前還是維持現況,將來這TaiBIF網站其實有半官方與半學術的色彩,也許過一段時間以後,時機成熟,人力和經費有著落,大部分會員也認同,自然攝影中心或許會併入也不一定。
未來預計與TaiBIF團隊合辦一場聚會,將我們與TaiBIF的建站理念跟會員與網友說明。
***
生命大百科 線上開跑
〔編譯陳成良/綜合九日外電報導/2007年5月10日/自由電子報〕
多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計畫以十年時間彙編地球目前已知一百八十萬種物種的文字影音資料,並將它們放在一個網站上,編列完成後,將開放給所有人免費查閱資料,小自協助兒童做作業,大到輔助政府規劃保護瀕絕生物,用途甚廣。
這個稱為「生命大百科」的線上百科,除了一般介紹,還能連結物種基因圖譜及科學期刊,同時滿足普羅大眾的好奇心及專家的學術需求。每一詞條都以共同格式寫成,結合文字解說、圖片、地圖和影片來介紹個別物種,從動物、植物、菌類到微生物,無所不包。
這項計畫起初靠美國兩個基金會合計捐助的一千兩百五十萬美元支持,目前已獲得史密森尼博物院、哈佛大學、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等共七家博物館、大學及實驗室等學術機構響應。
生命大百科計畫執行長愛德華茲說:「這就像互動式動物園一樣。」他表示,大百科將以「宏觀」方式縱覽所有地球上的生物。若計畫順利完成,最後網頁數量將多達三億頁,排起來將超過八萬三千六百八十二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兩圈有餘。
近年網路搜尋技術突飛猛進,科學家利用類似Google的搜尋引擎,就可以快速掃描網頁,尋找線上科學資料,彙整檔案後再由專家把關,審視資料正確性。大百科網頁也能隨時修改,民眾可以加上自己的見解及觀察,最後重要的細節及專業的部分再由專家整理,以鼓勵「平民科學家」的風潮。
專家指出,這項計畫對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不啻是一大助益,代表不同地區的科學進展等資料取得將更為容易。這部百科全書已提供有包括北極熊等詞條的範例頁面,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站http://www.eol.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