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文章也鼓勵我繼續收集整理地方文史,也期盼各鄉鎮有人可以效法,這樣才是確實的文化紮根。
讓大家盤點祖先的種種,才可以接手跑下一棒,至少每個人要從了解家族史開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讓庭訓斷了根,忘了先祖的過往打拼過程。
***
寫善化文史 意外發現荷蘭井
【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
曾獲師鐸獎的台南市善化國中退休教師陳長鴻,廿多年來投入地方文史研究,發表「善化文史」,迄今已手寫發行了三百六十六期,都是免費贈送。他笑說,地方小刊物,回響有限,但一步一腳印,許多地方事日積月累,就會成了無價的文史。
廿二年前,陳長鴻發現善化慶安宮前有口井,疑似荷蘭時代開挖,覺得很有歷史價值,當時他母親陳林緊鼓勵他、寫信給當時的內政部長許水德,內政部不到一周以最速件回覆,還派員南下勘查,確定是「荷蘭井」,如今是地方重要文史資產。
後來他成立善化「日光灣」文史工作室及「善化文教協會」,並發行會刊。今年他高齡一百零五歲的母親以及妻子相繼離世,陳長鴻一度萬念俱灰而輟筆,但想到母親當年的鼓勵,最近再度執筆。
七十八歲的陳長鴻也考證,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在善化講學,使用的是新港語不是荷蘭語,這些看似小細節,陳長鴻一絲不苟追索,更希望有多人投入,一起來發掘地方文史真相。
【2011-11-02/聯合報/A8版/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