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崇佛會
真宗崇佛會前身為「崇佛會」,其會員係以日治初期成為真宗本願寺派連絡寺廟-蚵殼港慈雲寺為中心的本島人信徒所組成。崇佛會為一本島人教化團體,其創立緣由是高橋行信住持,為向本島人佈教而組成,當時的信徒名簿中可發現約有700名本島人信徒,惟隨著高橋行信的過世,會員逐漸離散,繼任的高橋良誠即致力於恢復這個舊緣。
大正 11 年(1922)11 月 7 日(農曆 9 月 19 日,即觀世音菩薩出家日)上午 10時,信徒在慈雲寺開會,決定改稱「真宗崇佛會」,並推戴高橋良誠為顧問。 以涵養尊皇奉佛、鄰保相助、以及謀圖精神修養為目的。若會員倘遇喪事,他會員須一同會葬,並提出香奠弔旗等物,新入會者須繳 20 圓入會費,做為崇佛會的基本金。
真宗崇佛會的組織結構及其重要役員為何?現根據第二屆的資料說明。顧問高橋良誠,會長汪福蔭,副會長林清芳,專務幹事陳連秋,會計羅欽,幹事張士文、張添、簡烏,評議員李家齊、范昆輝、林阿呆、張保、蔡慶雲、劉石乞、林新富、游連錦、林添旺、林秋波、張福進、劉太和、劉江清、陳屘、陳連秋、羅欽、張士文、張添福、簡烏。會長汪福蔭為光尊寺公稱寺號本島人請願信徒總代之一,在基隆政經界有一定的地位。
至於如何圖謀精神修養,聘請布教使演講為重要手段之一,大正 12 年(1923)7月 31 日真宗崇佛會為精神修養,特別聘請王兆麟至慈雲寺來演講,聽眾二百餘名,由於成效不錯,基隆地方人士也希望多舉辦此類演講。王兆麟此行另接受基隆火車站請託於翌日早上在火車站內為本島人職員講演佛教的精神。
從上述演講者中發現真宗本願寺派已出現臺灣布教使-王兆麟,由於本島人為真宗本願寺派來臺佈教的對象之一,因此對本島人佈教一開始是由懂臺灣話的日本布教使擔任,惟人才養成不易,至在臺第十任輪番片山賢乘任內,改變方針,向本山提議送臺灣留學生至本山設立的中央佛教學院深造,以培養臺灣人佈教、教化的人才。在這一策略下,簡長德、江宗養、李訓銘、王兆麟等人在大正 10 年(1921)底陸續至日本留學。大正 12 年(1923)4 月初,王兆麟回到臺灣,在真宗本願寺派大稻埕布教所服務,其回臺初期主要即在臺北、基隆等地佈教說法,鼓舞信眾皈依佛教,作精神修養,實現人生。
王兆麟對基隆地區佛教發展的貢獻頗大,也正因他能以臺灣話佈教,受到以本島人組成的真宗崇佛會的歡迎,日後也常受邀至真宗崇佛會演講與指真宗崇佛會成立以來,堅實發達,致力於地方的教化,大正 12 年(1923)10 月28 日(農曆 9 月 19 日)上午十時舉行第二屆大會,先由光尊寺住職高橋良誠、同寺近藤、細川兩師以及王兆麟讀經禮佛,接著由來賓基隆郡守遠藤所六、大村廉吉警視、上野增太郎公學校長、木村街助役、許梓桑等參列者拈香,會中由會長汪福蔭報告會務,也計劃種種社會改善事業,羅欽另報告會計收支決算,最後由郡守講話、以及高橋良誠與王兆麟的法話做結束。歷經週年會員增加 27 名,會員總數為 117 名。
大正 13 年(1924)10 月 17 日(農曆 9 月 19 日)上午10時於慈雲寺開第三屆總會,議程包括 1.會員齋友讀經;2.光尊寺眾僧讀經(一同燒香);3.會長敘禮及事務報告;4.會計報告;5.高橋良誠顧問敘禮;6.役員選舉;7.遠藤所六郡守祝辭;8.王兆麟師演;9.照相;10.午餐會。遠藤郡守、街長等數十名來賓讀經燒香。
大正 15 年(1926)10 月 25 日(農曆 9 月 19 日)上午 10 時開第五屆總會時,先由光尊寺高橋良誠偕二僧侶,於慈雲寺左室佛前頌經。後由蔡慶雲宣布開會,汪福蔭會長與副會長林應時向來賓敘禮,會中高橋良誠演講,市尹代表、庄司視學、河野第二公學校長、佛教青年會代表、以及數位日本婦女等出席會場,會畢於寺內開齋宴,這一天亦呈信徒參拜者眾的盛況。該年,會員 150 餘名。
從歷屆的總會召開,顯示真宗崇佛會受到光尊寺或官方的重視,畢竟真宗崇佛會可是真宗本願寺派拓展基隆地區本島人信徒最重要的途徑。除了每年總會的召開之外,也會不定期舉辦演講會或臨時會。例如大正 14 年(1925)5 月 27 日(農曆 4 月6 日)晚上 7 時,於基隆媽祖宮(即慶安宮)內開佛教精神演講會,宣傳尊皇奉佛之主旨,以期徹底,講師為光尊寺住職高橋良誠與臺北稻江本願寺王兆麟二師。
舊曆6月 19 日(西曆 8 月 8 日)慈雲寺觀音誕辰前後,參詣善信不絕,本日有真宗佛教會舉辦佛教講演會,仍延請光尊寺住職高橋良誠與臺北稻江本願寺王兆麟演講佛理。
又例如大正 13 年(1924)2 月 8 日下午 1 時於奠濟宮內召開臨時會,臺北別院長代理佐佐木正熙、王兆麟布教使、以及高橋良誠等人列席。此次臨時會佐佐木院長代理先頒發第二屆役員委託狀與會員徽章並致辭後,下午 2 時起為一般人士開精神作興講演會,由王兆麟主講「由現代精神缺陷之弊害論及宗教之必要」。
汪福蔭會長於昭和 2 年(1927)過逝後,其後任久懸未決,至昭和 3 年(1928)10 月 31 日(農曆 9 月 19 日)上午 8 時於慈雲寺內召開第六屆定期總會,以投票公選出時任副會長的林應時為新任會長,而副會長一職由會計羅欽擔任。林應時明治43 年(1910)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歷任臺北地方法院登記所勤務、基隆廳第二十四保保正、基隆街役場書記、基隆街區總代、基隆市町委員、基隆市方面委員、基隆市協議會員等職。
真宗崇佛會這些重要幹部如汪福蔭、林應時、張士文、蔡慶雲等皆為基隆地方菁英,與日本佛教人士維持良好密切的關係,以建構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說的文化權力網絡(Cultural nexus of power),形塑或維持或提高其在基隆地方社會中的身份、地位與影響力,從他們的經歷即可略知一二。
資料來源:日本佛教在基隆地區的傳佈─以真宗本願寺派為考察對象。王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