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基隆(8)~「光尊寺」

明治 29 年(1896)8 月 12 日,開教使高橋行信(按:1866 年 11 月 2 日生)接獲派駐基隆的命令,同月 30 日,高橋行信與本山特派臺灣視察員里見注記一起搭乘「須磨丸」來臺,9 月 17 日高橋行信到基隆就任。由於布教所設在陸軍營區內的昭忠祠,對信徒的出入造成不便,明治 31 年(1898)8 月,高橋行信於是借用位於哨船頭街一丁目的龍王廟,大約花了八百圓的修繕費整修,9 月將布教所遷移至龍王廟。


由於高橋行信致力於擴充的結果,信徒大量的增加,教場日益顯得狹小。有鑑於此,開始尋找更適合的場地,計劃興建新的教場。所幸由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提供義重橋七十八番建地 1,576 坪,以 4,716 圓 20 錢的金額成交,明治 31 年(1898)12 月26 日,以法主大谷光瑞的名義完成登記手續。明治 32 年(1899)12 月,根據本山對新建教場的許可及補助金四千圓,於 12 月 28 日確定新建工事,明治 33 年(1900)1 月起開始動工,同年10 月舉行本堂(正殿)與庫裡(住宿僧的居室)的上樑儀式,明治 34 年(1901)9月竣工落成,12 月 20 日遷佛移轉完成,明治 35 年(1902)1 月7 日布教場獲得總督府認可。

在臺灣本島中,係和臺北(真宗本願寺派臺北別院)同時建有佛殿的先驅。建物坪數本堂 52 坪、迴廊 9 坪、庫裡 43 坪、茶所 6 坪、廁所 2坪,合計 112 坪,境內甲數0.5451甲,即 1,576 坪。由於高橋行信精通臺灣話,因此有不錯的布教成果。惟高橋行信後因布教場建築工事負債等因素,於明治 35 年(1902)6月24 日卸任。其後繼者為長尾顯正,其於明治 36 年(1903)5 月轉任廣島軍隊布教使,由前派駐在臺北的紫雲玄範接任基隆的布教工作。紫雲玄範 6 月 14 日已從日本至基隆就任,7 月致力於整理寺門(包括負債整理),8 月並定往後每個月舉辦一次佛教演說會,11 月設立基隆教會。

明治37 年(1904)11 月 2 日,紫雲玄範回到日本,同月 18 日高橋行信重新奉命復職。明治 38 年(1905)12 月 9 日,高橋行信在向基隆廳長山名金明報告 12 月 5 日已執行完入佛儀式文件中,曾有信徒數的記載,日本內地男信徒 298 名、女信徒 144名,計有 442 名,本島人男信徒 2,305 名、女信徒 1,521 名,計有 3,826 名,合計共有4,286名信徒。

公稱寺號-光尊寺時期

明治 38 年(1905),本山特別允許真宗本願寺派基隆布教所破格使用先代法主大谷光尊師之名,命名為「光尊寺」。高橋行信遂於 6 月 29 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寺院建立(即公稱寺號)許可之請願,連署者計有內地人信徒總代 10 名,本島人信徒總代 10 名,合計 20 名。

明治 38 年(1905)11 月 6 日獲總督府寺院建立許可,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在臺五大寺院之一。 12 月 2 日,高橋行信受命擔任光尊寺第一任住持。12 月 5 日入佛儀式,特聘請島地默雷師舉行入佛慶贊會,同日也由該師說教二回,6 日午後由島地默雷師主持戰病死者追弔會,並於晚上 7 時在基隆公會堂佛教演說會開講。

明治 42 年(1909)9 月 13 日,發給木佛尊像以及神符。高橋行信有鑑於基隆位處日本與臺灣航路的門戶,將來定可發展成重要港埠,於是擴張教線,明治 44 年(1911)2 月 16 日,在瑞芳金山設立布教所;明治 45 年(1912)設立基隆佛教同志會(按:基隆佛教青年會的前身)。惟高橋行信於大正 5 年(1916)以來即臥病在床,布教成果難免打了些折扣,大正7年(1918)7 月 9 日過逝,本山特別授與「力精院」的院號。同年 10 月 11 日佐善海被派駐光尊寺,1年多後返回日本。

光尊寺第二任住持,高橋良誠(大野良誠)

大正 9 年(1920)8月 2 日,改由大野良誠派駐,12 月 23 日承襲前住持高橋行信的姓氏,翌年(1921)2月25 日,被任命光尊寺第二任住持。高橋良誠繼承前住持的遺志,致力於寺門的經營與信仰的鼓吹。昭和 9 年(1934)4 月臺灣別院(按:1929 年臺北別院改名為臺灣別院)的報告中已點出,除了臺灣別院,光尊寺為真宗本願寺派在臺各地規模最大者,除有高橋良誠住持外,尚有副住持高橋大癡、以及次席高梨秀見與小椋嶺雄。

↑基隆布教所新築落成。連結網址: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detail.jsp?dtd_id=32&id=10356&539&pk=seq&showlevel=2

資料來源:日本佛教在基隆地區的傳佈─以真宗本願寺派為考察對象。王俊昌。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