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全市No:1溼地公園~內寮生態公園

有此因緣,因此成為基隆第一個生態公園^^
其一
給我生態公園 內寮里民陳情

【2004-10-07,聯合報/B2版/基隆要聞】
隆聖國小旁空地 市長同意 里民提設計圖再決定
  基隆市安樂區內寮里廿多名里民昨天到市府陳情,建請市府把計畫在隆聖國小旁空地闢建的傳統公園,改成興建生態公園,市長許財利同意等候里民尋找建築師,提出生態公園的設計圖,供市府參考再作決定。
  里民們說,隆聖國小就具備了傳統公園的休憩功能,實在沒有必要在學校旁再建一座傳統公園,因此才會組織「生態公園促進會」籌備小組爭取翻案,催生生態公園。
  陳情里民說,隆聖國小附近的山林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像蛙類就有16種,如果能接引山泉水,一定會吸引青蛙來繁殖,生長蝌蚪。 籌備小組昨天也提出一張生態公園示意圖供市府參考。

***

但是後來…

其二
基隆鳥會內寮生態公園生態調查報告
緣起
2004年10月6日,安樂區內寮里廿多名里民到市府陳情,建請市府把計畫在隆聖國小旁空地闢建的傳統公園,改成興建生態公 園,因為,隆聖國小就具備了傳統公園的休憩功能,實在沒有必要在學校旁再建一座傳統公園,因此組織「生態公園促進會」籌備小組爭取翻案,經市長許財利同意 後成立武隆街生態公園。
2010年由於生態公園內缺乏適當管理,雜草叢生,經會勘後決定由基隆鳥會進行一年之生態調查,以評估該生態公園之存廢。
調查期程
自2010年10月起至2011年11 月止
調查結果
共記錄到蜻蛉目5科18種;蝴蝶5科28種;植物115種;鳥類20科36種;兩棲蛙類4科10種等。其中比較特殊的包括遷移 性的綠胸晏蜓在池中產卵、基隆地區少有的金斑蝶(樺斑蝶)、保育類的台北樹蛙及貢德氏赤蛙;鳥類有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台灣紫嘯鶇及保育類的紅尾伯勞、 領角鴞、大冠鷲、松雀鷹、鳳頭蒼鷹、紅隼及市鳥黑鳶等。
討論與建議
2011年春天溫度偏低,一些植物長新芽及開花的時期都延後;蜻蜓、蝴蝶等外溫動物,出現的季節明顯比往年晚了大約一個月,梅 雨季節後的枯水期,加上供水管路破損,讓生態池大多處在一個沒有水的乾涸狀態,一些溼地生態的生物,如蜻蜓、水草及兩棲蛙類的種類及數量明顯受到影響,但 一年的調查下來,仍可以看到相當多元的自然資源,非常不容易。
生態公園是一個小區域的溼地生態系,平時可做為居民散步休閒的場所;教學上,可以做為附近學童鄉土教學的戶外教室;生態上,可 以成為部分動物的生態廊道;生活上,水池裡的水生動物如水蠆等,可以遏止蚊蠅幼蟲的孳生,改善周遭環境品質;大雨來襲時,可以做為涵養水份及減緩附近地區 淹水的緩衝區。
在全球開始重視濕地生態及政府準備推動「濕地法」立法的同時,全世界環境面臨嚴峻的考驗,穩定地球溫度及氣候的重要濕地及熱帶雨林快速減少,內寮里何其有幸能擁有一個基隆地區少見的的濕地生態公園,這是內寮里的特色,相信也是一些新住戶選擇落腳在此的重要抉擇因素之一。
但生態公園內雜草叢生,環境髒亂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尋求社區居民的共識,加強公園的管理,不論它是傳統公園還是生態公園,這些情形將會持續的存在,因此,基隆鳥會建議:
一、基隆鳥會願意持續認養生態公園的生態調查,提供隆聖國小及社區營造相關的生態教學師資。
二、請相關單位修護並改善生態池的供水管路,讓生態池的水源不虞匱乏,保存濕地生態的完整。
三、社區營造是尋求社區居民共識的重要工具之一,基隆鳥會願意提供協助,讓社區居民了解內寮社區的自然生態資源。
四、管理單位及社區義工應定期除草,並加強居民環境衛生觀念。
五、基隆鳥會願意協助提供隆聖國小鄉土教學教材之編訂,建議學校應排定相關戶外教學課程,讓學童了解居家附近的環境生態。

***

所幸後來在各界努力之下,有美好的結果^^

其三
蚊子講座-「內寮濕地越夜越美麗」2012.7.10
「寶貝」內寮濕地公園的行動,7/7順利完成濕地再生儀式及組成內寮濕地志工隊後,將在7/14(六)晚間7時,以蚊子電影院 的方式,在內寮濕地舉辦戶外夜間講座,歡迎民眾帶著環保杯、小板凳及輕鬆愉快的心情,到內寮濕地一邊品嚐著愛玉冰,一邊欣賞內寮濕地的夜間生態,體驗一場 難得的夏夜盛宴,重溫那些遺忘已久的童年時光。
志工隊隊長張運生說,在超過50位居民組成內寮濕地志工隊後,將訂定排班表輪流整理濕地公園的環境,並進行志工們的進修課程, 希望所有志工們對濕地的生態都能有正確的認知。課程包括「內寮濕地的源起」、「內寮濕地的生態」等,首先進行的將是7/14(六)晚間7時開始的「兩棲爬 蟲及夜間生態」講座。
為了讓志工們及附近居民能親身體驗內寮濕地的夜晚,將以早年民間常使用的「蚊子電影院」方式,當晚在內寮濕地公園內架起布幕, 以投影機投射精彩的照片及影片,透過講師的介紹,現場聆聽夜間昆蟲和蛙類的鳴唱聲,感受那遺忘已久的鄉間記趣,屆時志工隊會準備香甜可口的愛玉冰,歡迎有 興趣的朋友自由參加,請自備環保杯及小板凳,到現場品味那「越夜越美麗」的內寮濕地公園。
 基隆鳥會指出,很多民眾以為濕地容易孳生蚊蠅,但實際的情形則是,濕地水域裡的水生昆蟲(如水蠆、仰泳蝽及龍蝨等)或魚類(如 大肚魚或蓋斑鬥魚等),是蚊子幼蟲孑孓的天敵,所以,實際的情形應該是-濕地的水域可以誘使雌蚊產卵,再將牠的幼蟲予以殲滅。而目前內寮濕地裡,剛好就有 數量眾多的蜻蜓稚蟲-水蠆、仰泳蝽及龍蝨等水生昆蟲,還有一些大肚魚及蓋斑鬥魚等小型魚類,隨時等著雌蚊來產卵,準備大快朵頤一番。
 根據基隆鳥會初步的調查,兩棲蛙類目前有4科11種,包括保育類的台北樹蛙,還有面天樹蛙、白頷樹蛙、褐樹蛙、中國樹蟾、貢德氏赤蛙、澤蛙、黑眶蟾蜍、盤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及小雨蛙等。水生昆蟲則有大水黽、小仰蝽、中華大仰蝽、紅娘華、黃紋麗龍蝨及日本豆龍蝨等。
 志工隊隊長張運生表示,基隆地區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下雨,如果是前幾年,濕地早就已經乾涸,但在尋覓到新的水源後,目前內寮濕 地內仍保有一定的水位,這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在安樂區公所及洪森永議員等民意代表的關注下,加上居民自發性的參與,我們期許內寮濕地 公園的後續經營管理模式,能成為往後類似案例的典範。
 基隆鳥會楊月姿理事長指出,這次「寶貝內寮濕地公園」行動,將會一直持續到10月底,這其中還包括7月下旬開始的四梯次「親子 生態體驗營」、9月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戶外內寮濕地公園生態圖文展、支持「寶貝內寮濕地公園」行動的連署簽名卡、紀錄片的拍攝及10/27的成果發表會等, 想了解相關的活動,請上基隆鳥會網站。

Comments

comments

1 thought on “全市No:1溼地公園~內寮生態公園

  • 推廣復育經驗
    內寮濕地爭經費 推廣復育經驗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

    2012.11.05 09:37 am

    基隆市安樂區內寮濕地復育成功,基隆市野鳥學會提出「寶貝內寮濕地推廣計畫」,最近向營建署爭取濕地保育經費,希望能安排民眾參觀內寮濕地,吸取經驗,在基隆市營造更多的社區濕地環境。

    安樂區內寮里民8年前成功說服市府,將里內公園預定地打造成濕地環境,成為全市第1處人造濕地公園,後因水源不穩定,又乏專人管理,逐年荒廢。

    台北市「探索大自然工作室」負責人張運生夫婦搬到內寮里後,有心重新打造內寮濕地環境,在野鳥學會成員的協助下,今年中為內寮濕地覓得水源,張運生還組織內寮濕地志工隊,成功讓內寮濕地成為生態樂園。

    野鳥學會總幹事沈錦豐說,內寮里民一度想把濕地公園改造成傳統公園,不同意見的里民經過多次溝通才凝聚共識。這種社區民眾對話的經驗相當難得,鳥會希望能夠對外推廣,給更多社區參考。

    他說,基隆市多山坡地,不少社區都有營造濕地環境的潛力,希望能成功爭取到補助經費,明年起透過建立濕地生態資料庫、製作紀錄片、邀請其他社區民眾造訪內寮濕地、舉辦復育成果座談會等工作,把內寮濕地復育成功的經驗移植到其他社區,在基隆市打造更多的濕地。

發表迴響